第356章 清扫西野六(2 / 4)

加入书签

盾墙,弩手们则迅上好弩箭,箭头斜指天空,瞄准冲来的骑兵。

作为雁头的乾军本就是战车营,此次出战虽仅带来一百五十辆战车,却都是精心准备的战力核心,其中五十辆战车上装载着田大哈父子打造的西蜀连弩,每架连弩都已调试完毕。

箭槽中整齐排列着特制弩箭,其余一百辆非连弩战车则主要用于运兵与护营,此次暂不参与正面作战。

为增强步军防护,每辆战车都配备了两块可快组装的简易拒马,只需将拒马支架展开固定,便能形成一道有效的骑兵屏障。

乾军经过扩编后,战力已今非昔比,麾下不仅有五百名专职连弩兵,负责操控战车上的西蜀连弩,还有一千名特制弩手,每人配备弩、弓、刀、盾四种武器,可根据战场形势灵活切换作战方式,更有一千名陌刀手,身着新打造的重甲,手持长达丈余的陌刀,专门用于破解骑兵冲锋。

此刻连弩兵们已转动连弩方向,对准冲来的可萨骑兵,特制弩手们也将弩箭上弦,严阵以待。

其实谭威手中并非没有热武器,田大哈父子在打造连弩的同时,也协助军械营尝试改良火铳,只是他对火药武器的使用始终持谨慎态度。

此次对付可萨军,谭威更多的是想借此机会锻炼圭圣军的冷兵器作战能力,让士兵们在实战中熟悉新阵型与新装备的配合。

他认为热武器尚未成熟,贸然暴露不仅可能被敌军仿制,还可能影响士兵对冷兵器作战技巧的锤炼,因此决定暂时隐藏热武器的实力,仅让四位红衣亲卫携带火铳作为应急手段。

在谭威看来,眼下最重要的是通过与可萨军的实战练兵,为日后更大规模的战役打下坚实基础,热武器非成熟不暴露。

此时士兵们两人一组,迅将战车携带的拒马支架展开、用铁销固定,再将带有尖刺的横木安装到位,整套动作行云流水,这是他们连日来反复训练的成果,只为在实战中能以最快度构建防线。

当可萨骑兵逼近的消息传来,颉永羌一声令下:“布拒马!”

乾军士兵们立刻推着组装好的拒马向前,短短片刻便在阵前布下四层交错的拒马防线,尖刺朝着敌军冲锋的方向,如同一道钢铁荆棘墙,严阵以待。

千名特制弩手按照战前部署,迅分为“弩”

“进弩”

“上弯”

三组,形成循环射击梯队。

“弩组”

在前,已上好弩箭的士兵半蹲屈膝,目光锁定冲来的可萨骑兵,手指扣在扳机上,只待军令下达,“进弩组”

紧随其后,手中捧着装好弩箭的弩机,随时准备接替射击,“上弯组”

则在最后,快为空缺的弩机装填弩箭,确保射击源源不断。

三组士兵配合默契,动作紧凑,每个人脸上都透着专注与凝重,他们细想之下觉的,这第一轮射击的效果,将直接影响整场战斗的开局。

千名陌刀手则手持长柄陌刀,整齐地列在拒马防线之后,厚重的铠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光。

他们身姿挺拔如松,双眼紧紧盯着前方,尽管尚未接战,身上已散出肃杀之气。

陌刀手是对抗骑兵的最后一道屏障,一旦骑兵突破拒马与弩箭防线,他们便要以血肉之躯与战马刀锋相对,因此每个人都将神经绷到了极致,手中的陌刀握得更紧了。

相较于步军的有条不紊,五十辆车载西蜀连弩的部署却曾遇到了棘手的难题,这西蜀连弩的设计存在一个致命缺陷,弩箭需从车厢后门射,这意味着战车必须掉头,才能让连弩对准敌军方向。

然而在阵前让五十辆战车同步掉头列阵,难度远想象。

此前合练时,谭威便特意关注过战车部队的协同动作,当时战车冲锋、停止阶段都做得整齐有序,冲锋时马蹄与车轮齐鸣,阵型如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