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9章 岐仁堂巧施吐法:老饕三月泄泻止(2 / 4)
/p>
岐大夫闻言,轻轻拍了下诊桌:“这就对了!老爷子这病,根儿就在这天天吃的鲤鱼上。”
李老爷子愣了愣:“鱼不是好东西吗?怎么还吃出病来了?”
“鱼是好东西,可也得讲究个‘适量’。”岐大夫给两人斟了杯茶,慢慢解释,“《黄帝内经》里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你这三年天天吃鲤鱼,鱼肉性偏滋腻,吃多了就容易生痰湿。咱们中医讲‘脾为生痰之源’,脾主运化,你吃进去的鱼肉太多,脾运化不过来,痰湿就积在肚子里。时间一长,痰湿往上走,堵在胸口,就觉得闷得慌;脾胃被痰湿困住,运化无力,自然就没胃口。”
他顿了顿,又指了指墙上的经络图:“再往深了说,《金匮要略》里提过‘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是‘贮痰之器’,脾生的痰湿没地方去,就会积在肺里。肺和大肠是相通的,肺里的痰湿往下走,影响了大肠的传导功能,大肠不能正常分清泌浊,就会一直拉肚子。你这三个月的泄泻,看着是肠子的毛病,其实是肺里、肠胃里积了三年的陈年老痰在作祟啊。”
李勇听得目瞪口呆:“原来是这么回事!那之前的大夫都没往这方面想,净盯着肠子治,难怪没用。岐大夫,那您有办法治吗?”
岐大夫点点头:“办法是有,不过得用个‘猛招’。咱们中医治病有‘汗、吐、下、和、温、清、消、补’八法,你爹这痰湿积在中上焦,也就是胸口到肠胃这一块,最适合用‘吐法’——把积在里头的陈痰吐出来,肺和肠胃的气机通了,拉肚子自然就好了。”
“吐法?”李老爷子皱起眉,“就是吃药催吐?那多难受啊。”
“难受是难免的,但‘邪去则正安’,这法子虽然看着猛,却是最直接有效的。”岐大夫耐心解释,“《伤寒论》里就常用吐法治疗痰浊壅塞胸膈的病症,说‘病在膈上必吐之’。你这痰湿积了三年,不是普通的消导药能慢慢化掉的,必须得把它直接排出来,才能釜底抽薪。”
见李老爷子还有些犹豫,李勇赶紧劝道:“爹,只要能治好病,难受点算啥!岐大夫的本事咱们信得过,就听他的。”
岐大夫见两人同意,便转身走到药柜前,开始抓药。他一边抓,一边给两人报着药名:“我给你开的方子,用吴茱萸、陈皮、青葱、芦荟,再加上生姜。吴茱萸在《神农本草经》里说它能‘温中下气,止痛’,这里用它温化寒湿;陈皮理气健脾,燥湿化痰,《本草纲目》里说它‘治百病,总是取其理气燥湿之功’;青葱和生姜辛温发散,能助药力往上走,引痰外出;芦荟苦寒,能清泻湿热,还能助呕吐之力。最后加些砂糖,一是调和药味,二是能护着脾胃,别让药力太猛伤了正气。”
抓完药,岐大夫把药包好递给李勇:“回去后,把这些药加水煎成浓汤,大概熬成一碗的量,让老爷子趁热服下。服完之后,用干净的手指轻轻探喉咙,催着吐出来。吐的时候别太用力,顺其自然就好。吐完之后要是觉得饿,就喝两口小米粥,别吃油腻的东西。”
李勇小心翼翼地接过药包,像是捧着个宝贝:“哎!我们这就回去熬药,谢谢您岐大夫!”
两人走后,岐仁堂的学徒小方凑过来:“师傅,这吐法咱们平时不怎么用,万一老爷子吐得厉害,会不会出问题啊?”
岐大夫笑了笑:“放心吧,我已经算好了药量。老爷子虽然拉了三个月,但精神足、脉不弱,说明正气还盛,能承受得住吐法。而且吐出来的是陈痰,不是正气,吐得越干净,病好得越快。你记着,用吐法关键在‘辨证’,得是病在中上焦、痰湿壅盛,且患者正气不亏,才能用。要是换个虚弱的病人,我肯定不会这么开方。”
再说李勇父子,回到家后,李勇赶紧按照岐大夫的嘱咐,把药倒进砂锅里,加了三碗水,慢慢熬成一碗浓汤。李老爷子看着碗里棕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