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瘦高汉头痛惊魂记:岐大夫为何拒用黄芪?(2 / 3)

加入书签

p>

岐大夫倒不慌,笑着说:“别急,药物入体,得慢慢运化。这样,你们再观察一晚上,明天早上我再过去看看。”

众人见他胸有成竹,也不好多说。胖婶却突然想起什么,凑过来问:“岐大夫,老陈不是气虚吗?我记得我家老头子去年气虚,您给开的方子里有黄芪,那黄芪不是补气的‘宝贝’吗?怎么老陈的方子里没放?”

这话一出,其他人也跟着点头:“对呀,黄芪补气好,还不贵,比人参实惠。”

岐大夫只是笑了笑,没接话,只对李秀莲说:“按方子接着喝,别乱加东西。”

李秀莲嘴上应着,心里却犯了嘀咕。回到家,见陈建国还是捂着脑袋哼哼,她想起胖婶的话,又想起前几天在药铺听人说“黄芪补气最管用,气虚就得用黄芪”,心里越发不踏实。她翻出家里以前剩下的半袋黄芪——那是去年她妈来的时候带来的,说炖鸡补身体,一直没舍得用。

“老陈,要不咱加点黄芪试试?”她拿着黄芪走到床边。

陈建国头痛得难受,有气无力地说:“你别瞎折腾,听大夫的。”

“可都喝了五天了没效果啊!”李秀莲咬咬牙,“胖婶说她老伴喝了黄芪就好,我少加一点,试试总没错。”

她没再问陈建国,当晚熬药的时候,就抓了一小把黄芪放了进去。药熬好,端给陈建国喝了。

第二天一早,李秀莲刚起床,就听见里屋传来陈建国的声音:“秀莲,我头好像不疼了!”

她赶紧跑进去,见陈建国坐起身,虽然脸色还有点差,但眼睛亮了不少。“真不疼了?”她又惊又喜。

“嗯!昨晚喝完药,迷迷糊糊睡了一觉,今早起来就不疼了。”陈建国活动了下脖子,“就是有点没力气,别的没啥。”

李秀莲乐坏了,心想果然是少了黄芪!接下来两天,她熬药的时候都加了黄芪,陈建国的头痛再也没犯过,就是精神还是不太好。

可到了第三天下午,陈建国突然说胸口发闷,像堵了块石头。“秀莲,我怎么感觉喘不上气?还一点不饿,中午的饭到现在还堵在这儿。”他指着自己的胸口,脸色又变得难看。

李秀莲慌了神,赶紧又往岐仁堂跑。岐大夫刚看完最后一个病人,听她说完情况,眉头一拧:“你是不是在药里加了黄芪?”

李秀莲脸一红,支支吾吾地说:“我……我见喝了五天没效果,就加了点黄芪,谁知道他头痛好了,又胸口闷……”

“糊涂!”岐大夫拿起诊箱,“赶紧带我过去。”

到了陈家,陈建国靠在沙发上,捂着胸口,见岐大夫进来,勉强笑了笑:“岐大夫,又麻烦您了。”

岐大夫先诊脉,这次的脉象和之前不一样了——比之前有力,但带着点“亢”,像是刚烧开的水,冒着火气。再看舌苔,舌面更红了,苔也厚了点。

“感觉胸口胀得慌?”岐大夫问。

“嗯,像塞了团棉花,咽不下吐不出,还没胃口。”陈建国点点头。

岐大夫转向李秀莲:“加了几天黄芪?”

“三天,每天加一把。”李秀莲低着头,不敢看他。

岐大夫叹了口气,对陈建国说:“你这体质,本就不适合用黄芪。我先给你开付药,把这股多余的气泻下去。”

说着,他又写了个方子:半夏三钱,陈皮二钱,茯苓三钱,甘草一钱,厚朴二钱,枳壳二钱,黄连一钱,生姜三片。

“这是二陈汤加减,”岐大夫解释道,“半夏、陈皮、茯苓能化痰理气,厚朴、枳壳宽胸下气,黄连清一下你体内的虚火。喝三天,应该就没事了。”

李秀莲这次不敢再自作主张,赶紧去抓药。熬好药,陈建国喝了一天,就说胸口不那么闷了;喝到第三天,胃口也开了,能吃一碗米饭了。

这天下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