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岐仁堂里解“溏”事:岐大夫治八类泄泻的市井故事(2 / 6)

加入书签

他的腕脉上,又示意他伸出舌头。“舌苔白腻,边缘还有齿痕,脉濡缓,这是湿泄没跑了。”岐大夫收回手,问道,“你那修鞋摊是不是还在地下室入口?我前几天路过,见那地方墙根都长霉了。”老王叹了口气:“可不是嘛!本来想挪个地方,可别处租金贵,我这小本生意,实在承担不起。梅雨季那阵,摊子里潮得能拧出水来,我又舍不得开风扇,怕费电,就这么熬着,没想到把身子熬坏了。”

“《脾胃论·脾胃盛衰论》里说‘湿胜则濡泄’,你长期待在那湿地方,湿气就像潮气浸木头似的,慢慢钻进你身体里,伤了脾。”岐大夫拿起桌上的茶杯,指着杯壁上的水珠说,“你看这杯子,刚倒完热水,杯壁就凝了一层水,要是一直放在潮湿的地方,杯底迟早会发霉。你这脾就像这杯子,本来是管运化水湿的,被湿气浸久了,功能就弱了,挡不住水邪,水湿混着粪便下来,自然挂厕难冲——就像你往马桶里倒了油,清水哪那么容易冲干净?”

老王听得连连点头:“您说得太对了!我这肚子总觉得沉甸甸的,像装了一兜水。那该吃啥药呀?”岐大夫提笔写方:“用除湿汤送服戊己丸。除湿汤里有苍术、厚朴健脾祛湿,藿香、陈皮理气和胃,能把你身体里的湿气赶出去;戊己丸是黄连、吴茱萸、白芍,调和肝脾——湿气久了容易影响肝气,肝气不舒又会反过来伤脾,这方子正好能兼顾。”

他顿了顿,又添了“佐以胃苓汤”几个字:“胃苓汤是平胃散合五苓散,《金匮要略》里常用它治湿邪困脾的病症,既能健脾和胃,又能利水渗湿,你先按这个方子吃一周。要是还不见好,就换术附汤,附子温阳,白术健脾,湿气这东西,得靠阳气‘烘’才能散,附子就像给脾生了把火,把湿气烤干了,泄泻自然就停了。”

岐大夫又叮嘱道:“你回去先把修鞋摊挪到巷口那棵老槐树下,虽然晒点,但至少通风干燥。每天晚上用生姜水泡脚,泡到膝盖以下,能祛祛湿气。别吃西瓜、黄瓜那些生冷瓜果,多吃点薏米、红豆,煮粥喝,健脾祛湿的效果好。”老王连声道谢,小心翼翼地把处方折好,放进工具箱的夹层里,挑着担子慢慢走了出去——这次他走得比平时稳当,大概是心里有了底。

正午时分,日头渐渐烈了起来,岐仁堂的药香混着隔壁包子铺飘来的热气,在巷子里漫开。做餐饮生意的张阿姨捂着胸口进来了,她穿着一身碎花围裙,围裙上还沾着几滴油渍,一坐下就叹气:“岐大夫,都怪我嘴馋,又怪我太节俭,把身子搞坏了。”

原来,前天是张阿姨孙子的生日,一家人在外面吃了烤鸭,剩下半只没吃完。张阿姨总说“一粒米都不能浪费”,硬是把半只烤鸭打包带回家,昨天中午趁儿子儿媳上班,热了热全吃了。结果当晚就开始拉肚子,“肚子胀得像鼓,嗳气时带着烤鸭的油腻味,拉出来的大便臭得像坏鸡蛋,熏得我自己都受不了,今天早上起来,连走路都觉得肚子坠得慌。”张阿姨说着,脸上露出懊悔的神色。

岐大夫号脉后,忍不住笑了:“你这是伤食泄,《难经·四十九难》里说‘饮食劳倦则伤脾’,你一下子吃了那么多油腻的烤鸭,脾就像个小推车,本来只能装五十斤东西,你硬塞了一百斤,它哪运化得过来?食物积在肚子里,就像夏天的剩饭没放冰箱,搁久了就发酵变臭,拉出来的大便自然像败卵。”

他提笔写下治中汤的方子,又在后面加了“砂仁半钱”:“治中汤里有人参、白术健脾,干姜、甘草温胃,能帮着脾消化积滞。加半钱砂仁,是因为砂仁能理气和胃,就像给堵着的小推车搭了把手,让它能顺畅地把积滞运出去。《本草纲目》里说砂仁‘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理元气,通滞气’,正好对你的症。”

张阿姨皱了皱眉:“我这几天忙着给店里备菜,煎药怕是没时间。”岐大夫笑道:“那也简单,你要是嫌煎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