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0章 程序员突然昏死,童子尿救急背后的“元气账本”(3 / 4)
别说话,你现在元气虚,得省着点劲。”
王浩点点头,看着岐大夫,眼里满是感激:“谢谢您……我以前总觉得中医慢,没想到这么快就能救急。”
“不是中医快,是找对了病根。”岐大夫笑了笑,“你这病,表面是‘昏聩’,根儿是‘肾精耗伤’。年轻人加班、熬夜、操心,看着是累‘脑子’,其实耗的是‘肾’。肾藏精,精生髓,髓养脑,肾精没了,脑子就像没了养料,再加上痰湿堵着,可不就昏了?”
大概过了半小时,小李拿着煎好的药汁回来了。岐大夫让王浩喝了药,又让他躺下来休息,叮嘱李娟:“等会儿他要是饿了,先给他喝碗小米粥,别吃油腻的,脾现在弱,消化不了。”
李娟一一应下,看着王浩的气色慢慢好转,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这时候,巷口传来救护车的鸣笛声,李娟说要带王浩去医院做个全面检查,岐大夫点点头:“去查查也好,放心。但记住,西医的检查是看‘形’,中医是调‘气’,他这身子,还得靠慢慢养,以后可不能再这么熬了。”
临走前,岐大夫又给王浩开了个调理的方子:十全大补汤加五味子三钱、麦门冬三钱,让他回去煎服,连喝半个月。“十全大补汤是气血双补的方子,加五味子收敛肾精,麦门冬滋阴降火,《难经》说‘损其肾者,益其精’,你这肾精得慢慢补,就像给干涸的井加水,得一点点来,急不得。”
王浩接过方子,郑重地说:“岐大夫,我记住了,以后再也不拿身体开玩笑了。”
看着救护车走远,岐大夫回到馆里,把《本草纲目》合上,指尖摩挲着封面。这时候,常来抓药的张婶走了进来,笑着问:“岐大夫,刚才听张叔说,你用童子尿救了个人?”
岐大夫点点头,给她倒了杯茶:“是救急,也不是所有病都能用。得是元气耗伤、虚火上炎的急症,还得是满月男童的晨尿——小儿纯阳,尿里有元气,才能引火归元。要是换成成人尿,或者湿热重的病,用了反而坏事。”
张婶叹道:“现在的年轻人啊,总觉得自己年轻,使劲透支身体。我家儿子也是,天天加班到半夜,我说让他来你这儿看看,他说‘没事’,真怕哪天也出这事儿。”
“这就是‘不见棺材不落泪’。”岐大夫无奈地笑了笑,“元气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像空气一样重要。《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正气就是元气,元气足了,病邪就进不来;元气虚了,就算没大病,也会天天觉得累、失眠、上火,这些都是身体在‘报警’,就看你听不听。”
正说着,又有患者进来抓药,岐大夫起身迎上去,案头的《本草纲目》静静摊着,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书页上,把“童子尿”那一页的字迹映得格外清晰。县城的巷口,早餐店的蒸汽慢慢升起,紫藤花飘着淡香,岐仁堂里的药香混着茶香,成了这片老城区最安心的味道。
半个月后,王浩和李娟又来到岐仁堂。这次王浩穿得精神,面色红润,眼神也亮了,不像上次那样蔫蔫的。他一进门就给岐大夫递了袋水果:“岐大夫,谢谢您,我去医院检查,啥毛病都没有,医生还问我是不是最近调理得好,我说您给我开的药,还有那碗童子尿救了我。”
岐大夫接过水果,让他们坐下:“检查没事就好,药还在喝吗?”
“在喝,十全大补汤加五味、麦冬,我现在每天晚上十点就睡,早上起来煮小米粥,再也不喝冰咖啡了。”王浩笑着说,“现在觉得身上有劲儿了,以前爬三楼都喘,现在爬五楼也没事,连同事都说我气色好了。”
岐大夫搭了搭他的脉,这次脉象沉稳有力,不再是之前的虚数脉了。“舌苔再让我看看。”王浩张开嘴,舌苔薄白,没有之前的白腻了。“嗯,痰湿清得差不多了,元气也补了些,但还得巩固。”他又开了个方子,把十全大补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