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0章 岐仁堂的"救命方":三起沉疴里的中医理(4 / 4)
了(温阳),墙自然就慢慢结实了。\"
小知又问:\"那为啥姚奶奶和张叔,医院说'没法治',您却能治?\"
\"因为他们看的是'东西',我看的是'人'。\"岐大夫拿起本《伤寒论》,\"医院可能看到肺里有'东西',就觉得这'东西'除不掉了;可中医看的是'人能不能扛住'——只要正气还在,就有办法。就像庄稼地里长了杂草,只要根还活着,除了草,还能再发芽。\"
他翻到真武汤那一页:\"《黄帝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这才是治病的根本。陈祥全后来走了,不是因为病本身,是因为他停了扶正气的药,又用了伤正气的东西,把最后一点阳气耗没了。姚秀招和张政文能好,不光是药对,更因为他们听劝,护住了正气。\"
这时,隔壁的王婶来拿药,听见这话接茬:\"可不是嘛!我去年心口疼,去城里医院查,说'血管窄',让我吃药。后来来岐大夫这儿,他说我是'肝气郁',开了逍遥散,又让我别总跟儿媳妇置气,喝了半个月就不疼了——您说这不是怪了?\"
岐大夫笑着递过药包:\"不怪。你总生气,肝气堵了,气血就不畅,心口自然疼。逍遥散疏肝理气,再加上你少生气,气血顺了,疼就没了。这就像水管堵了,光换水龙头没用,得把管子里的淤堵通开——中医就是那个'通管子'的,不光通,还教你别往管子里扔脏东西。\"
王婶走后,小知把熬好的药装进瓦罐,看着夕阳把药铺染成金红色,忽然懂了:岐仁堂的药香里,藏着的不是什么\"神方\",而是\"看人\"的智慧——不盯着病名看,只盯着\"人\"的虚实寒热;不光用药治病,更教人选对日子过。
就像那铜炉里的药,无论煮的是真武汤还是逍遥散,说到底都是在帮人找回\"阴阳平衡\"的本分。人只要守住这份本分,不瞎折腾自己,病邪自然就没了落脚的地方。
夜色渐深,岐大夫锁上药铺门,铜炉里的余温还在。远处传来几声犬吠,他想起陈祥全当年若能多喝一个月药,或许也能像姚秀招、张政文这样,在田埂上晒着太阳过日子。说到底,治病的药再好,也得配上\"信\"与\"守\"——信中医的理,守养身的道,这样药才能起效,命才能安稳。
这大概就是岐仁堂能立住脚的缘故:药是真药,理是真理,待人是真心。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