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岐仁堂三湿谜案:从舌脉到方药的中医破局(3 / 4)
时水和米黏在一起。"
他让王师傅伸出手:"你看这手掌,大鱼际和小鱼际都发红,中间却发白,这是中焦气机阻滞。《黄帝内经》讲'上焦如雾,中焦如沤,下焦如渎',你这中焦像个堵住的沼气池,气不化津,津反为湿。"
(三)方剂解析·宣畅三焦
"用三仁汤加减。"岐大夫取来三个瓷罐,分别倒出杏仁、白蔻仁、薏苡仁,"杏仁像个小榔头,能宣降上焦肺气,肺主一身之气,气行则湿化;白蔻仁芳香化湿,专解中焦痞满;薏苡仁甘淡渗湿,引导湿热从小便出。这三味药就是'宣上畅中渗下'的黄金三角。"
处方如下:
杏仁12g白蔻仁6g(后下)薏苡仁30g
法半夏9g厚朴9g通草6g
滑石15g(包煎)淡竹叶9g柴胡6g
七剂,水煎服,日一剂,不拘时温服
"加柴胡是取其疏达三焦气机。"岐大夫用竹筷拨弄药粒,"你看这滑石,《神农本草经》说它'主身热泄澼,女子乳难,癃闭,利小便,荡胃中积聚寒热',既能清热又能利湿,最适合这种湿热胶结的情况。"
(四)生活调摄·祛湿根本
"马上搬出地下室。"岐大夫语气坚决,"《金匮要略》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你每天用30g干姜煮水泡脚,直到后背微微出汗。饮食记住'三吃三不吃':吃炒米、吃冬瓜、吃丝瓜;不吃冰镇西瓜、不吃生鱼片、不吃甜糯米。"
他递给王师傅一个布囊:"里面是苍术和黄柏,做成香囊挂在床头。苍术辛温燥湿,黄柏苦寒清热,这是二妙散的配伍,能燥湿清热于无形。"
第四章·复诊录:舌脉的悄然蜕变
(一)肝胆案·瘀化热清
二十天后,李建国来复诊,进门时步履轻快:"岐叔,右胁不疼了,夜里能睡整觉!"看他面色黄中透红,眼白的橘黄退净,左眼角血丝消失。舌象变化最明显:舌边肿胀消退,瘀点变淡,苔黄腻变薄。脉左关弦象已缓,略带滑数。
"效不更方,原方减大黄至6g,加生麦芽15g疏肝健胃。"岐大夫嘱咐,"记住《景岳全书》的话:'湿热之病,阳旺则热重于湿,阳弱则湿重于热'。你现在热势已减,要防湿邪留恋,每周吃两次茯苓粥。"
(二)脾胃案·浊化清升
陈美玲再来时,唇周粉刺全消,面色黄垢退去,透出健康的粉白。舌中厚腻苔已化,剩下薄黄苔,脉右关濡滑减轻,略带缓象。"嘴里不甜了,吃饭香得很!"她喜滋滋地说,"按您说的喝三豆饮,连皮肤都变细腻了。"
"原方去黄连,加炒白术15g、党参12g。"岐大夫写道,"《脾胃论》讲'善治者,惟在调和脾胃'。现在要健脾扶正,防湿热反复。记住:奶茶换成炒米茶,每周吃三次山药莲子粥。"
(三)中焦案·枢机运转
王师傅复诊时带来半袋炒米:"我搬出地下室,租了个带窗户的阁楼,按您说的每天炒米泡水喝,烧彻底退了!"他面色黄润转为明黄,鼻准头不再黏汗,舌腻苔退去大半,脉濡数转缓。
"三仁汤去柴胡,加黄芪20g、炒白扁豆15g。"岐大夫解释,"《温热论》说'湿盛则阳微',现在要温补脾阳,巩固中焦。每天早上用生姜三片、红枣五枚、粳米一把煮粥,能增强脾胃阳气。"
第五章·岐黄夜话:三湿一统的玄机
(一)病机总括·同源异流
月上柳梢时,小药童捧着《温热经纬》请教:"师父,肝胆湿热、脾胃湿热、中焦湿热,到底有啥不一样?"
岐大夫拨亮油灯:"就像一条河的上游、中游、下游。肝胆湿热是上游淤堵,主要问题在疏泄失常,所以胁痛、口苦是关键;脾胃湿热是中游泥浊,核心是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