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岐仁堂里的大柴胡汤:三则病案见真章(2 / 4)

加入书签

,细细问诊。原来小张常年伏案工作,每天对着电脑十几个小时,饮食不规律,早餐常是路边买的油条豆浆,晚餐又爱点麻辣烫。三个月前开始反酸,最近更是整夜被"烧心"折腾得没法入睡,还总觉得口苦、胁肋胀。

"来,躺好我看看。"岐大夫让她平躺,轻轻按压她的上腹部。刚一按,小张就"哎哟"一声:"就是这儿!硬邦邦的,还疼!"

"《灵枢》里说'邪在胆,逆在胃,胆液泄则口苦,胃气逆则呕苦'。"岐大夫收回手,"你这是思虑过度伤了肝气,肝气横逆犯胃;加上总吃辛辣刺激的,胃火上炎,胆汁也跟着往上涌,就成了这反酸烧心。"

小张恍然大悟:"难怪我总觉得右边肋骨下胀得慌,原来和胆有关系啊!"

"可不是嘛。"岐大夫指着《伤寒论》的条文,"你看这'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中痞硬,呕吐而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你虽然不发热,但'心中痞硬'(胃里堵得慌)、'呕吐'(反酸)这些症状都对得上,正是大柴胡汤能治的病。"

小张有些犹豫:"我听人说柴胡是治感冒的,我这又不是感冒......"

岐大夫笑着摇头:"柴胡可不是只治感冒。它能疏肝解郁,你老坐着不动,肝气郁结得像打了死结,柴胡就是解开这结的钥匙。不过你这情况,光疏肝还不够,得加上大黄、枳实,把胃里的积热排出去,就像疏通堵塞的下水道,不然光通上面不通

他拿起药方给小张讲解:"你看这方子,比小柴胡汤少了人参、甘草,因为你胃里有积滞,这两味药太滋腻,会加重堵塞;多了芍药、枳实、大黄,芍药能柔肝止痛,你胁肋胀、心口疼都靠它;枳实、大黄能通腑气,让热邪往下走,不往上冲,烧心自然就好了。"

小张还是担心:"这药会不会太厉害?我肠胃本来就弱......"

"放心,"岐大夫指着药柜里的大黄,"这大黄用的是酒蒸过的,泻下作用缓和,加上'再煎'的法子,药性更平和。你这体质壮实,上腹部又有压痛,正是用这方子的指征。"他又想起什么,补充道,"对了,你晚上别熬夜改报表了,肝主疏泄,夜里不睡觉,肝气更郁,吃再多药也没用。"

小张连连点头,拿着方子去抓药时,岐大夫特意嘱咐抓药的伙计:"枳实要炒过的,不然太峻烈;大黄用酒洗的,缓其苦寒之性。"

三、退休教师的"老慢支":肺胃同病的复杂证

傍晚时分,岐仁堂来了位特殊的病人。退休小学教师陈老师被儿子搀扶着进来,咳嗽得直不起腰,脸憋得通红,手里还攥着一沓化验单。

"岐大夫,我爸这咳嗽快半年了,住院也没用,医生说是什么'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您给看看吧。"儿子急得满头汗。

陈老师喘了半天才说清病情:"白天还好,夜里一躺下就咳,痰黄稠得像脓,还总觉得胃里堵,吃不下饭。"

岐大夫仔细观察,见陈老师虽然瘦弱,但上腹部按下去却有明显抵抗感,他自己也说"这儿总像有东西顶着"。舌苔黄厚腻,脉象弦滑而数。再看之前的病历,发现老人有多年的胆囊炎病史,最近总说"口苦得厉害"。

"你这病,根不在肺,在肝胆和胃。"岐大夫肯定地说,"《黄帝内经》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你肝胆有热,横逆犯胃,胃热上蒸于肺,就成了这久咳不愈。"

陈老师的儿子不解:"可他咳得这么厉害,不用治肺的药吗?"

"当然要兼顾,但得先治其本。"岐大夫指着病人的腹部,"你看他上腹部胀满,按之疼痛,这是'胃不和则卧不安',夜里咳嗽加重,就是因为胃热上冲。得先用大柴胡汤清肝胆、通胃腑,把这'火根'除掉,咳嗽自然就好了。"

他提笔在方纸上写下大柴胡汤的基础方,又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