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9章 潮热里的"老胀气"——六味地黄丸的意外收获(2 / 3)

加入书签

吸走多余的水;丹皮清血热,就像给过热的泉水扇扇风。这六味合起来,补而不腻,泻不伤正,是滋阴的好方子。\"

他又点着加进去的药:\"地骨皮是枸杞的根皮,《本草纲目》说它'能去骨蒸潮热',专门清骨头缝里的热;枸杞、菊花是'明目组合',枸杞像给眼睛浇点营养液,菊花能平肝明目,对付飞蚊症正好;太子参、炒白术、五指毛桃补脾气,这仨性子都温和,不像人参那么燥,能在滋阴的同时补点气——气能生津,就像有了抽水机,能把津液送到该去的地方;续断、牛膝补肝肾,强筋骨,牡蛎重镇安神,帮着收汗助眠;陈皮理气,免得滋阴药太腻,碍着脾胃。\"

吴秀兰听得连连点头:\"您这么一说,我就明白了。以前那些药要么太燥,要么太凉,难怪不管用。\"她拿起药方,小心地折好放进布包,\"这药怎么煎?有啥忌口不?\"

\"生地要先泡半小时,牡蛎打碎了先煎一刻钟。\"岐大夫叮嘱道,\"忌辛辣,别吃羊肉、韭菜这些热性的,水果里芒果、荔枝也得停停。每天早上喝碗小米粥,养养胃气。\"

小杨抓好药,用草绳捆成一摞,药包上透着生地的清苦和菊花的清香。吴秀兰拎着药包出门时,碰见菜市场的李婶,李婶笑着打招呼:\"吴老师又来看病啊?你那老毛病好点没?\"

吴秀兰摆摆手,没多说,脚步匆匆地走了。小杨在后面听见李婶跟岐大夫说:\"她那胃胀好些年了,去年跟我一起跳广场舞,跳半截就得停下来揉肚子,说'里头像塞了个气皮球',吃了多少药都不管用......\"

岐大夫心里微动,刚才问诊时,吴秀兰确实没提胃胀的事,许是被潮热失眠闹得顾不上了。他嘱咐小杨:\"下次复诊问问她胃胀的情况。\"

三天后,吴秀兰又来了,这次脸上有了点血色,波浪卷梳得整整齐齐。\"岐大夫,您这药真管用!\"她刚坐下就说,\"那股热劲减轻了,夜里能睡四五个小时了,虽然还醒,但能再睡着。飞蚊症也轻了,看字清楚多了。\"

小杨给她倒了杯菊花茶,她喝了一口,忽然想起什么似的:\"对了,还有个怪事,我那老胃胀,居然好多了!\"

\"胃胀?\"岐大夫故作惊讶,其实早有准备。

\"是啊,\"吴秀兰拍着肚子,语气轻快了不少,\"以前吃完饭就胀,夜里躺床上都觉得顶得慌,得揉半天才能顺点气。这几天喝完药,不光吃饭香了点,胀也轻了,昨天中午吃了个馒头,居然没难受!\"

她从布包里掏出个皱巴巴的方子:\"您看,这是以前吃的理气药,香附、木香、厚朴,吃着当时管用,过会儿更胀,后来换了健脾的,黄芪、党参、干姜,吃了上火,嘴都起泡。\"

岐大夫接过方子看了看,递给小杨:\"这就是没辨准病机啊。\"他对吴秀兰说,\"您这胃胀,不是单纯的气不顺,也不是脾气太虚,是胃阴不足,加上脾气有点弱。胃阴就像胃里的润滑剂,缺了它,胃就像生锈的机器,转不动,食物消化不了,自然就胀。\"

\"那为啥以前的药不管用?\"吴秀兰追问。

\"理气药多是辛燥的,就像用砂纸磨生锈的机器,当时看着亮了,其实越磨越薄,胃阴更伤;健脾的药如果太温燥,好比给生锈的机器烧火,火太旺,机器没转起来,倒把润滑剂烤干了。\"岐大夫拿起桌上的茶壶,往一个内壁有点干垢的杯子里倒了点温水,\"您看这杯子,光擦不行,得用温水泡软了,垢才能掉。胃阴亏虚的胀,得先滋润,再慢慢让它动起来。\"

他指着之前的方子:\"这里的生地、山药、太子参、枸杞、山茱萸、五指毛桃,都是性子温润的,既能补胃阴,又能补脾气,就像给干硬的土地浇水,再撒点温和的肥料,土地松了,庄稼才能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