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秋痢惊魂:岐仁堂的附子香(4 / 5)

加入书签

门,就听见刘桂英带着哭腔的声音:“太好了!他夜里没怎么拉了!也不吐了!”

岐大夫走进屋,只见江德才虽然还是躺着,但脸色比昨天好看多了,那种病态的潮红退了些,嘴唇也润了点。最明显的是,他身上的冷汗已经止住了,被子不再像之前那样湿淋淋的。

“手脚也暖和了!”刘桂英拉着岐大夫的手,把他带到床边,“您摸摸,真的不冰了!”

岐大夫伸手摸了摸江德才的手腕和脚腕,确实,虽然还是有点凉,但已经有了温度,不再像昨天那样像冰坨子。他又给江德才把了脉,脉象比昨晚又有力了些,跳得也平稳了。

“渴不渴?”岐大夫轻声问江德才。

江德才点了点头,声音还有点虚弱:“渴……但没昨天那么厉害。”

“想不想吃点东西?”

江德才犹豫了一下,说:“有点想喝口粥……”

刘桂英一听,高兴得差点跳起来:“想喝粥!太好了!我这就去熬!”

“别急,”岐大夫拦住她,“先给他喝点米汤,熬得稠稠的,上面的米油最好。别给他喝太多,一小碗就行,让脾胃慢慢适应。”

他又对江德才说:“你这病,就像久旱的田地,突然来了场大雨,得慢慢滋润,不能一下子灌太多水,不然会涝。”

江德才虚弱地点点头,眼神里已经有了些神采,不再是之前那种迷迷糊糊的样子。

第二剂附子理中汤又熬好了,江德才这次喝得很顺利,没吐。喝完药,刘桂英端来一小碗米汤,他居然慢慢喝完了,喝完还咂咂嘴:“有点甜味……”

这一天,江德才的情况越来越好。拉肚子的次数从之前的几十次,减少到十几次,后来又减少到几次,而且拉出来的也不再是脓血,而是一些稀便,腥臭味也淡了很多。他不再喊渴得厉害,也能少量喝点水了。身上的热也渐渐退了,脸色慢慢有了点血色。

到了傍晚,他甚至能靠着枕头坐一会儿,跟刘桂英说几句话了。

“我这病……真是吓死人了……”江德才叹了口气,“以为这次过不去了。”

“多亏了岐大夫。”刘桂英给老伴擦了擦脸,“那药真神,喝了两剂就好多了。”

岐大夫晚上又来看了一次,见江德才恢复得不错,很是欣慰。“再用几剂附子理中汤,巩固一下。”他说,“等拉肚子完全止住了,再慢慢调补脾胃。”

他解释道:“《金匮要略》里说,‘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你这病虽然在肠,但根子在脾胃。脾胃虚了,才容易受外邪侵袭。这次用附子理中汤,不光是止痢,更重要的是把脾胃的阳气补回来,让它能重新挑起大梁,以后才不容易再生病。”

接下来的几天,江德才继续喝附子理中汤。拉肚子的次数越来越少,到第五天的时候,已经完全止住了。他能吃点软面条和蒸蛋羹了,精神也一天比一天好,能下床慢慢走几步了。

身上的热彻底退了,也不再喊渴,手脚变得温暖,脸上渐渐有了红润。刘桂英每天变着花样给他做些易消化的食物,小米粥、山药泥、莲子羹,都是些养脾胃的东西。

社区医院的张医生听说江德才好了,特意来看了看,见他能吃能喝,精神不错,很是惊讶:“真没想到,这么重的痢疾,居然用中药治好了。岐大夫真是有本事!”

江德才笑了笑:“还是老祖宗的东西管用啊。”

五、尾声:岐仁堂的药香

半个月后,江德才基本康复了,虽然还有点虚弱,但已经能跟着刘桂英去菜市场转转了。他特意拎着一篮自己做的嫩豆腐,去岐仁堂道谢。

岐仁堂里还是那么热闹,药香弥漫,岐大夫正坐在柜台后给病人诊脉。看见江德才进来,他抬起头,笑了:“恢复得不错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