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 岐仁堂里双脉饮 伏前一剂保安康(3 / 4)

加入书签

莲子心,一温一凉,温的补心血,凉的清心烦,就像给心里装个调温器。"

刘姐摩挲着药方:"我以前喝阿胶浆总上火,这药会不会也燥得慌?"

"不会。"岐大夫取过玉竹给她看,"这玉竹是蒸过的,黑色的,比生玉竹更润,《本草正义》说它'治肺胃燥热,津液枯涸',配上桑葚,酸甜入肝肾,滋阴不腻。您要是怕上火,煎药时加三颗乌梅,酸能敛阴,还能调味。"

他又想起什么,补充道:"煎药的时候别用铁锅,用砂锅最好。喝的时候别空腹,饭后半小时喝,一天分两次。另外,《千金要方》说'夏宜调息静心',您傍晚去珠江边散散步,对着水多做深呼吸,比闷在家里生闷气强。"

刘姐捧着药方,像捧着救命稻草:"谢谢您岐大夫,我这就回去煎药。"走到门口又回头,"对了,我这药能放冰箱吗?天太热怕坏了。"

"别放冰箱,"岐大夫摇头,"温着喝才养脾胃,放凉了喝会伤阳气。实在喝不完,装保温瓶里,第二天热透了再喝。"

四、白领的"祛湿茶"

傍晚时分,写字楼白领小林踩着高跟鞋进来,手里还攥着份体检报告。"岐大夫,您看我这体检单,啥大毛病没有,就是总觉得累。"她眼下有淡淡的青影,说话时习惯性地按揉太阳穴,"空调房待久了肩膀发僵,出去晒会儿太阳又头晕,吃啥都没胃口,体重倒蹭蹭涨。"

岐大夫让她伸出手,指甲盖泛着淡淡的白。"你这是'久坐伤肉',再加空调寒湿,脾阳被遏住了。"他指着《黄帝内经》"五劳所伤"篇,"脾主肌肉,久坐不动,脾的运化就慢了;空调吹多了,寒湿之气从皮肤钻进去,困住脾气,吃进去的东西化不成气血,反倒成了痰湿,可不就又胖又累?"

小林苦着脸:"我试过喝薏米水,越喝越没劲儿......"

"薏米性寒,你本就脾阳不足,再喝凉性的,不是雪上加霜?"岐大夫在双脉饮里加了3片生姜、5克炒白扁豆,"生姜能温胃散寒,把空调钻进去的寒气逼出来;白扁豆《本草纲目》说它'止泄泻,消暑,暖脾胃',比薏米更适合你这虚寒体质。"

他指着茯苓解释:"这茯苓中心有松根穿过的,叫茯神,比普通茯苓多了安神的作用。你总觉得累,不光是脾虚,还因为心神被湿气蒙住了,就像镜子上蒙了层雾,照不出东西。茯神能把这层雾擦掉,让心神清明。"

小林听得入神:"那我这药得喝多久?"

"先喝半个月看看。"岐大夫把药方折好递给她,"另外,久坐一小时就起来活动活动,伸伸懒腰,让气血活起来。《吕氏春秋》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身子也是这个理。早上别老喝冰咖啡,换成姜枣茶,姜驱寒,枣补气血,比咖啡更养人。"

五、岐仁堂的夏夜

入伏前一天傍晚,岐仁堂格外热闹。阿杰、陈叔、刘姐、小林不约而同地来了,手里拎着荔枝、黄皮、自家种的青菜,把小小的堂屋堆得像个丰收的菜园。

"岐大夫,您这药太神了!"阿杰脸上的黑眼圈淡了大半,说话底气十足,"我现在十点就睡,早上起来头脑清醒得很,敲代码都快了不少。"

陈叔抹着胡子笑:"我这腿不沉了,昨天扫完三条街都不觉得累,同事们都问我喝了啥神药。"

刘姐眼角的细纹舒展了,气色红润了许多:"夜里不烘热了,能睡四五个钟头,脾气也好多了,学生说我最近像变了个人。"

小林穿着浅色连衣裙,看着轻快了不少:"我现在每天带药去公司,午休时热着喝,胃口好了,肩膀也不僵了,上周体检,体重还降了两斤。"

岐大夫看着大家,笑眯眯地往每个人手里塞了瓶封装好的双脉饮:"这是我让徒弟提前熬好的,入伏后天更热,你们带着喝。记住啊,药是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