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货车司机的“散架”危机——岐仁堂里的归脾汤密码(2 / 3)

加入书签

理。”

老周听得发愣:“阳明经?那是啥?”

“就是胃经和大肠经,”岐大夫指了指自己的额头、胸口到膝盖的位置,“这些经络就像气血的大马路,胃是气血的粮仓。你想想,开货车饥一顿饱一顿,有时候啃个凉馒头就对付了,胃这个粮仓早就空了。《黄帝内经》说‘阳明戊土一虚,必盗母气自养’,胃是土,心是火,土靠火养,现在土虚了,就回头抢火的气,心自然也虚了——心是君主之官,主神志,心一虚,神就不安稳,夜里就睡不着,还总胡思乱想。”

女人眼睛亮了些:“那之前吃的补药咋不管用?”

“补药也分对症不对症,”岐大夫拿起桌上的两颗核桃,“比如这核桃,要补得先有能装的壳。老周这是心和脾都虚,就像两个漏了的桶,光往桶里倒水不行,得先把漏补上。之前的药可能只补了气,没顾着补神,就像给漏桶倒水,越倒漏得越厉害。”

他走到药柜前,指着一排排抽屉说:“你看这归脾汤,就是专门补心脾的。白术和茯苓是补脾胃的,像给粮仓添粮食,《神农本草经》说白术‘主风寒湿痹,死肌’,能让掉下去的肉长回来;黄芪是补气的,像给气血的大马路加力气,《本草纲目》说它‘补虚,自汗,盗汗’,能把跑掉的气收回来。”

“那养心呢?”老周问。

“龙眼肉和酸枣仁就是养心的,”岐大夫从抽屉里取出几粒龙眼肉,饱满的果肉透着琥珀色,“龙眼肉像给心君送安神茶,《本草纲目》说它‘开胃益脾,补灵长智’;酸枣仁是夜里的安神枕,能让神歇着,不胡思乱想。还有远志,像清道夫,能把心里的杂念扫干净,让神住得安稳。”

他一边说一边抓药,动作从容不迫。黄芪片在纸上堆成小山,带着淡淡的豆香;白术是炒过的,黄澄澄的,像炒熟的麦粒;龙眼肉和酸枣仁混在一起,一个甜一个香,透着股温润的劲儿。

“这药得慢慢熬,”岐大夫把药包好,写上嘱咐,“用砂锅,先泡一个钟头,加三碗水,大火烧开,小火炖到只剩一碗,早上空腹喝,晚上睡前再煎一碗。记住,煎药的时候别用铁器,别加凉水,就像熬粥,得慢慢咕嘟,才有味儿。”

他又转向老周:“这半个月,货车肯定不能开了。每天早上晒晒太阳,就晒后背,半个钟头就行——《黄帝内经》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后背是督脉,晒太阳能补阳气,比吃药还管用。晚上别熬夜,亥时(晚上九点到十一点)就得躺下,哪怕睡不着,闭着眼养神也行,让心君歇口气。”

女人接过药包,指尖都在抖:“这药……真能管用?”

“你看他舌边的齿痕,是脾虚的样子;脉细弱,是气血不足;夜里不宁,是心神不安,”岐大夫说得肯定,“归脾汤就是给心脾添柴火的,脾的粮仓满了,心的火苗旺了,气血足了,那捆骨头的‘绳子’自然就紧了。不过得有耐心,肉长回来,神安稳了,才有力气握方向盘。”

老周回家后,女人按岐大夫说的,每天早上扶他到楼下晒太阳,后背晒得暖暖的,像盖了层薄棉被;晚上九点就关了灯,陪着他在黑暗里说话,说年轻时跑运输的趣事,不说那些让人揪心的货单。头三副药喝下去,老周说夜里不怎么做噩梦了;喝到第七副,手脚麻木轻了些,能端稳一碗粥了;半个月后再到岐仁堂,他居然能自己走着来,脸也有了点血色,虽然还是瘦,但眼里的慌劲儿没了。

“岐大夫,您看!”老周伸出胳膊,这次居然撑了十秒钟才微微颤抖,“昨天试着握了握家里的擀面杖,不麻了!”

岐大夫笑着给他搭脉,脉比之前有力了,像雨后的溪流,虽然还不宽,但水流稳了。“舌象也好多了,”他看了看老周的舌头,齿痕浅了,舌面也润了,“再加味合欢皮吧,让心神更安稳些。”

他又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