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0章 岐仁堂的"鲤鱼劫"(3 / 3)
胡子刮得干干净净,笑着说:\"昨儿试着吃了个白面馒头,没拉!今早还喝了碗鸡蛋羹,舒坦!\"
岐大夫按了按他的肚子,软软的,不胀了。\"舌头再看看。\"
张大爷张嘴,舌苔变成了淡粉色,腻苔全没了,边缘的齿痕也浅了。\"这就差不多了。\"岐大夫点点头,\"不过鲤鱼可不能天天吃了,再好的东西,也得有个度。\"
张大爷不好意思地笑了:\"知道了知道了。我打算隔三差五吃一回,配着点萝卜、山楂,我闺女说这俩能消食。\"
小林在旁记笔记,忍不住问:\"师父,为啥吐法能治拉肚子?这看着不搭边啊。\"
岐大夫拿起《朱丹溪医案》,指着其中一页:\"你看,朱丹溪治他叔祖,也是用吐法。痰浊是'流动的邪',在哪儿作乱就从哪儿排。堵在上焦,就从上窍出;堵在下焦,就从下窍出。张大爷的痰虽然后来跑到大肠,但根子在肺和脾,往上引着吐,比光止泻管用——就像疏通下水道,光堵着出口不行,得从源头清淤。\"
他指着窗外渐渐放晴的天:\"人啊,就像这屋子,天天做饭难免积油垢,得定期打扫。饮食有节,就是最好的打扫方式。\"
那天傍晚,张大爷拎着个竹篮来道谢,里面装着刚出锅的白面馒头,还冒着热气。\"我闺女蒸的,您尝尝。\"他笑得眼角堆起皱纹,\"以后我不光自己注意,还得跟老街坊说道说道,别学我,一条鲤鱼吃成了'劫'。\"
小林送他们到门口,见张大爷走得稳稳当当,背影比来时直溜多了。秋风卷着落叶飘过青石板,带着股清新的桂花香。他回头看见师父正对着《朱丹溪医案》笑,阳光透过窗棂照在书页上,把\"饮食自倍,肠胃乃伤\"八个字照得金灿灿的。
后来,岐仁堂的墙上多了块木牌,上面是岐大夫写的:\"鱼鲜肉香虽可口,脾胃也需常歇脚。三分饥寒保平安,太过贪嘴病来找。\"来往的街坊路过,都爱站着念两遍,有老人还会指着木牌跟孙子说:\"记着,这是张大爷用仨月拉肚子换来的理儿。\"
雨彻底停了,月亮爬上墙头,给岐仁堂的瓦顶镀了层银。小林整理药方时,闻到抽屉里还留着吴茱萸的辛香,混着陈皮的醇厚,像在诉说那个关于鲤鱼和痰湿的故事——原来治病有时不用一味堵,找对了出口,让邪气得路而逃,身体自会回到该有的模样。就像疏通的下水道,水流畅了,日子也就清爽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