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5章 岐仁堂齿间记:四味良药护齿魂(4 / 4)

加入书签

知柏地黄丸,治的是标,改作息,才是治根。”

过了仨月,陈默来复诊,气色好多了,眼下的青黑淡了,嘴唇也润了。他张开嘴,牙龈长回来了些,牙齿也稳了。“岐大夫,我现在每天十点准时下班,项目居然提前完成了。”他笑着说,“组长还问我吃了啥灵丹妙药,效率这么高。”

岐大夫哈哈笑:“不是药灵,是你不熬夜了,脑子转得快了。以后啊,每周歇一天,去公园晒晒太阳,比闷在屋里写代码强。”

陈默走后,阿青在笔记本上写:“知柏地黄丸,治阴虚火旺之齿松、龈缩,伴口干、盗汗,需忌熬夜,补睡眠。”炭盆里的炭噼啪响,暖意漫满了整个屋子。

尾声:齿间春秋,药里乾坤

年关将近时,岐仁堂来了位特殊客人——市中医院的老院长,手里拎着个锦盒。“岐老弟,我是来取经的。”老院长打开锦盒,里头是四瓶中成药:补肾固齿丸、牛黄清胃丸、丁细牙痛胶囊、知柏地黄丸。

“这四个药,我们医院也在用,可总不如你这儿效果好。”老院长笑着说,“我听李老师说,你不光给药,还教他叩齿;听王经理说,你让她改吃绿豆汤;张师傅说,你连他工友的药都不肯随便开。”

岐大夫给老院长倒了杯陈皮茶:“院长您说笑了。这牙齿的病,看着在嘴,其实跟全身都有关。肾虚的,不光要补肾,还得改熬夜的毛病;胃火盛的,不光要清胃,还得戒辛辣;风火牙的,不光要祛风,还得避风寒;阴虚的,不光要滋阴,还得补睡眠。药是引子,生活方式才是根本。”

老院长点点头:“你这是把《黄帝内经》的‘治未病’融进去了。不光治病,还教人防病。”他指着墙上的匾额,“‘岐仁堂’的‘仁’,不光是仁心,更是教人惜身啊。”

说话间,阿青正在贴春联,“齿健千年乐,家和万事兴”,红纸上的字透着喜气。石榴树的枝桠上,挂着串红灯笼,风一吹,晃悠悠的。

岐大夫看着春联笑:“人这一辈子,牙齿跟着遭不少罪,冷的、热的、甜的、辣的,都得受着。咱这四个药,就像四把小伞,帮牙齿挡挡风雨。可真正护着牙齿的,还得是自己啊。”

老院长走后,岐仁堂的铜铃被风吹得叮当响,药香混着年味,飘出老远。阿青的笔记本上,已经记满了厚厚的一本,最后一页写着:“齿为骨余,肾为骨主,胃为水谷海,风火为外邪,阴虚为内耗。药者,辅也;养者,本也。”

窗外的月光,洒在石榴树上,像给枝桠镀了层银。来年春天,这树该又发新芽了,就像那些被治好的牙齿,在时光里稳稳扎根,陪着人们尝遍人间烟火。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