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话颈肩:一碗葛根汤,解了城乡男女的"紧箍咒"(1 / 4)

加入书签

七月的清晨,太阳刚爬过城乡结合部的高楼顶,岐仁堂的木门就\"吱呀\"一声开了。岐大夫背着双手站在门槛上,看老街的石板路被晨露打湿,像铺了层透亮的油布。门楣上\"岐仁堂\"三个隶书字,是他父亲三十年前写的,红漆虽褪了些,筋骨还在,透着股稳稳当当的劲儿。

\"岐大夫早啊!\"卖豆腐脑的刘婶推着车从巷口过,竹筐里的搪瓷碗叮当作响,\"今早凉快,怕是又要坐满喽。\"

岐大夫笑着摆手:\"借您吉言。\"转身往药柜前走,顺手摸了摸案头那盆薄荷——这是他从乡下老宅移来的,叶片上还挂着露水,清清凉凉的气儿,正好压一压这梅雨季的湿闷。

刚把《伤寒论》的线装本翻开,门帘就被风掀起个角,一个姑娘捂着脖子踉跄进来,额头上渗着薄汗,\"岐大夫,您快救救我,这脖子快不是我的了......\"

姑娘叫林晓雨,家在新区的回迁楼,在街口的新媒体公司做编辑。她一屁股坐在诊凳上,脑袋梗着不敢动,说话都费劲:\"昨晚写稿子到后半夜,突然就转不动了,像被人从后面捆了根绳子,硬邦邦的。早上起来看镜子,脖子后面鼓个包,摸着手感都不对,晕得站不稳......\"

岐大夫搬了个小凳坐在她对面,指尖轻轻按在她颈后。姑娘\"嘶\"地吸了口凉气——那处皮肤摸着比别处凉,像揣了块小冰疙瘩,鼓起来的地方硬硬的,按下去能感觉到筋络拧成了一团,像晒干的麻绳。

\"多久了?\"岐大夫的手指移到她手腕上,三根指头搭在寸关尺,眼皮半眯着。

\"疼是老毛病了,\"晓雨声音发虚,\"去年就疼过,贴膏药能好点。但这包是近半年才显的,同事说这叫'富贵包',我这天天加班的,哪富贵了,倒像是背着块石头......\"

\"先别说话。\"岐大夫凝神把脉,片刻后松开手,又看了看她的舌苔——舌尖红,苔薄白,边缘有点齿痕。\"你这办公室,空调是不是开得足?\"

晓雨愣了下:\"是啊,夏天三十多度,我们总监怕热,空调总开16度,我工位正对风口,每天都得披件外套。\"

\"外套披了,脖子露着?\"

\"呃......\"晓雨挠挠头,\"有时候忙着改稿,忘了拉外套领子,再说低头看电脑,领子也卡得慌......\"

岐大夫拿起桌上的青瓷茶杯,抿了口陈皮茶,慢悠悠道:\"《黄帝内经》里说,'风为百病之长,寒邪次之'。你这脖子,就像露在外面的水管子,天热时突然浇冷水,不冻得缩起来才怪。\"

他指了指药柜上的经络图:\"你看这脖子,是督脉和膀胱经走的地方,就像两条大路,上通头顶,下连腰背。你天天低头,等于把路给压弯了;空调风对着吹,寒气就顺着这弯了的路往里钻,把气血堵在这儿——堵得久了,筋络就像泡了水的麻绳,又僵又硬,这不就成了'紧箍咒'?\"

晓雨听得直点头:\"可不是嘛!有时候疼得厉害,头都抬不起来,像被人按着后脑勺。\"

\"再加上你爱吃冰的吧?\"岐大夫瞥了眼她手里的奶茶杯,杯壁上挂着水珠,\"昨天路过你公司楼下,看见你捧着杯冰美式进的门。\"

晓雨脸一红:\"天热嘛,总想喝点凉的......\"

\"凉的进了肚子,就像给脾胃泼冷水。\"岐大夫走到药柜前,抽出一格抽屉,里面的葛根切片码得整整齐齐,黄白色的断面带着细纹,\"《神农本草经》说葛根能'起阴气',啥意思?就是能把脾胃里的阳气往上提。你脾胃被冰着,阳气升不上去,脖子这儿的筋络得不到滋养,就像地里没水浇,草都蔫了,能不僵吗?\"

正说着,门帘又动了,进来个穿广场舞队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