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岐仁堂的止痒妙方(2 / 4)

加入书签

多:\"《金匮要略》说'风气相搏,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您这风邪快散了,但得忌嘴,辛辣酒肉暂时别碰。\"他换了方子,用消风化瘀汤加减,\"加些蝉衣、露蜂房,能把剩下的风邪勾出来。\"

周明临走时,从公文包里掏出个笔记本:\"大夫,这是我记的作息表,每天晚上十点睡,早上六点起来打太极。\"

阿竹瞅着那表格上密密麻麻的批注,忍不住笑了:\"周大哥,您这比上学时还认真呢。\"

入夏后的蝉鸣吵得人心烦,尤其是闷热的午后,岐仁堂的老座钟滴答声都像是在挠人。这天晌午,卖冰棍的张婶领着个姑娘进来,姑娘低着头,长发遮住半张脸,手里攥着块湿透的手帕。

\"岐大夫,您给看看我们家晓梅。\"张婶把姑娘往跟前推了推,\"这孩子,高考完就把自己关屋里,胳膊上抓得不像样。\"

姑娘慢慢抬起头,眉眼里含着泪,校服袖子卷到胳膊肘,小臂上满是抓痕,有的地方结了痂,有的还在渗血珠,皮肤厚得像老树皮。\"痒得写不了字,夜里抱着枕头蹭。\"她声音细得像蚊子叫,指甲缝里还嵌着血痂。

岐大夫让她伸出舌头,舌红得像熟透的樱桃,苔薄得几乎看不见。\"《素问·至真要大论》说'诸燥狂越,皆属于火',您这是血虚生风。\"他指尖搭在她腕脉上,脉象细得像头发丝,\"是不是总失眠?\"

晓梅点点头,眼泪掉在蓝布裤上:\"越想考不好越睡不着,越痒越抓,恶性循环。\"

张婶在一旁叹气:\"她爸走得早,我卖冰棍供她上学,就盼着她能考上好大学。这孩子太要强,考前天天熬夜刷题,眼睛都熬红了。\"

岐大夫从药柜里取出当归、生地,放在晓梅手心:\"您摸摸,当归是甜的,生地有点苦,但《神农本草经》说它们能'补血滋阴',您这血亏了,皮肤就像缺水的地,干得裂口,风一吹就痒。\"他写下五皮止痒汤的方子,\"梓白皮、白鲜皮这些,都是治皮肤痒的好手,就像给旱地浇浇水。\"

晓梅盯着药方上的何首乌:\"这药是不是能让头发变黑?我最近掉头发厉害。\"

\"不光能黑发,还能养血。\"岐大夫笑着说,\"您这是思虑过度伤了血,何首乌就像给身体的血库添库存。\"他又抓了把地肤子,\"这药煎汤外洗,比抓挠强,洗完皮肤润润的。\"

张婶非要塞给岐大夫两根绿豆冰棍:\"您尝尝,自家做的,没放添加剂。\"她帮晓梅把药包好,\"明儿我收摊早,给你熬药。\"

晓梅的药得用砂锅慢慢炖,张婶每天收摊后,就坐在小马扎上守着炉子,药香混着冰棍的甜香飘满整条胡同。\"梅梅,这药里加了红枣,不苦。\"她把药汁滤进瓷碗,放凉了才端给女儿。

晓梅喝药时,总盯着墙上的录取通知书邮寄地址发呆。\"妈,我要是考不上......\"

\"考不上咱再考,身体好比啥都强。\"张婶帮她擦嘴角的药渍,\"岐大夫说了,你这病就是压力太大,等心放宽了,自然就好了。\"

十天后,晓梅的胳膊不痒了,新皮长出来,粉扑扑的。她来复诊时,手里拿着张成绩单:\"大夫,我考上师范大学了!\"

岐大夫看着她胳膊上的皮肤,光滑得像剥了壳的鸡蛋:\"《脾胃论》说'脾为后天之本',您这血亏,根源在脾,加些黄芪、党参补补气,气能生血。\"他又写了张食疗方,\"山药、莲子、百合熬粥,早上喝,既能安神,又能养脾。\"

晓梅临走时,给岐仁堂送了幅她画的画,画里是岐仁堂的老槐树,树下坐着个抓药的大夫,旁边站着个卖冰棍的大婶,蝉在枝头唱得正欢。

秋风起时,老纺织厂的退休工人赵大爷拄着拐杖来了。他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