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沉寒痼疾遇良医,峻药猛剂破坚冰(3 / 3)

加入书签

p>五、破茧成蝶的转机

一周后,冯建国几乎是跳着进了岐仁堂,脸上洋溢着久违的笑容:\"岐大夫!神了!太神了!\"

他激动地比划着:\"吃第三剂药的时候,就觉得腿里的寒气像被什么东西往外赶,先是疼得轻了,接着就觉得一股暖流从脚心往上涌。现在整条腿都暖乎乎的,麻木感好了一大半,夜里能睡踏实觉了!\"

冯妻在一旁抹着高兴的眼泪:\"真的,岐大夫,他现在能自己下楼遛弯了,不用我扶了。您这药虽然看着吓人,可真是救命药啊!\"

岐大夫为他诊脉,沉细之象已去,脉象和缓有力,舌头的红色也变得鲜活。\"寒邪已散,经络已通,气血得行。\"他欣慰地说,\"《素问》说'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您久病体虚,现在邪去正虚,接下来要以扶正固本为主了。\"

他开了一张平和的方子:黄芪60克,党参30克,当归15克,桂枝15克,白芍15克,鸡血藤30克,熟地30克,川芎12克,炙甘草10克。\"这是当归补血汤合桂枝汤加减,补气养血,调和营卫,巩固疗效。\"

三个月后,冯建国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峻药猛剂除沉疴,岐黄妙手起沉疴\"。他握着岐大夫的手感慨万千:\"以前总觉得中医治病慢,不敢用猛药,现在才知道,只要辨证准、用药精,中医一样能治急病、重病!\"

岐大夫望着窗外生机勃勃的春景,对围在身边的学徒们说:\"此案的关键,在于辨明寒热错杂之病机,认清沉寒痼结之病势。《伤寒论》说'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此虽非痰饮,然寒凝之理一也。世人畏毒药如虎狼,殊不知毒药正是去病之利器,只要明药性、精配伍、熟煎法,自能化险为夷,转危为安。\"

夕阳下,岐仁堂的匾额熠熠生辉,仿佛在诉说着中医千年传承的智慧——那些看似峻猛的方药,背后是对病机的精准把握,对经典的深刻领悟,更是医者胆大心细、勇于担当的仁心仁术。这,或许就是岐黄医学最动人的魅力。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