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腹胀如鼓的出租车司机:一剂通腑却转温补的玄机(2 / 3)

加入书签

来全是稀水,昨天拉了四回,今儿早上又拉了五回。\"

岐大夫让他躺下诊脉,只见那脉象比昨日沉细了许多,按下去像琴弦绷久了没力气。再看舌苔,白腻退了不少,却变得薄而水滑,舌质淡得像泡过水的宣纸。\"现在啥感觉?\"岐大夫问。

周师傅挠了挠头:\"肚子是不疼了,可浑身没劲,昨儿晚上想看看手机导航新路线,眼睛刚盯着屏幕就发酸,跟灌了铅似的。耳朵里还嗡嗡响,后腰也跟断了似的乏。\"他掀起t恤,只见前胸后背的旧汗衫湿了大片,\"就坐这儿跟您说话,这汗就跟不要钱似的往下淌,比开着空调跑车还能冒汗。\"

岐大夫又摸了摸他的小腿,冰凉得像刚从井里捞出来。\"来,把舌头再伸出来瞧瞧。\"他沉吟着说,\"你这是通下之后,脾胃阳气跟着泻下去了。之前的实热是标,脾肾阳虚才是本。就像打仗,先把敌人赶出城,就得赶紧加固城墙,不然元气散了更麻烦。\"

小杏在一旁研墨,听见这话插嘴道:\"师父,这是不是《脾胃论》里说的'饮食不节,劳役所伤,脾胃虚损'?周师傅常年熬夜开车,饮食不规律,本来脾胃就弱,大承气汤虽然祛了实邪,可也伤了正气。\"

\"说得对,\"岐大夫赞许地点点头,\"你看他现在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纳差便溏,还有下肢厥冷、自汗耳鸣,这都是典型的脾肾阳虚证,跟奔豚汤证的'气从少腹上冲心'虽不同,可病机都在元阳不足。\"

【第四章温阳固本:奔豚汤里的水火平衡】

岐大夫转身换了个药方,这次抓的是附子、干姜、肉桂,一股温热的药香顿时弥漫开来。\"给你用温氏奔豚汤加减,\"他解释道,\"附子配干姜,就像给脾胃生起一盆火,肉桂能引火归元,不让虚阳上浮。再加上党参、白术健脾益气,菟丝子、巴戟天补肾填精,这叫'益火之源,以消阴翳'。\"

周师傅看着那黑褐色的附子,心里还是犯怵:\"大夫,这附子不是有毒吗?\"

\"炮制过的制附子只要配伍得当,就是补阳的好帮手,\"岐大夫把甘草和大枣也包进去,\"我给你加了甘草调和诸药,大枣养脾阴,既能制附子之燥,又能防补阳太过伤阴。记住,这药得用文火慢煎一个时辰,让药性慢慢释放。\"

他又叮嘱:\"这几天只能喝小米粥,里面加俩去核的大枣。千万别再碰生冷油腻,晚上十点前必须睡,让脾胃有时间休整。你这病就像跑了长途的车,发动机过热时得先降温,可降温之后就得加好机油,不然零件该磨损了。\"

周师傅连连点头,想起前几天还在烧烤摊胡吃海塞,不由得有些惭愧。\"难怪我老觉得腿凉,原来是阳气到不了脚底板。\"他搓着小腿说,\"以后夜班再饿,就啃俩馒头,再也不拿肚子开玩笑了。\"

【第五章岐黄妙理:从通腑到温补的玄机】

等周师傅走后,小杏捧着医案请教:\"师父,为啥同样是肚子胀,一开始用攻下药,后来又用温补药?这转变的关键在哪儿?\"

岐大夫指着桌上的脉象图说:\"辨证的关键在于'舍证从脉'和'舍脉从证'。初诊时他脉沉滑有力,舌苔白腻质红,这是实邪壅滞的明证,哪怕有口干、放屁这些看似矛盾的症状,也要抓住'胀呕痛闭'的主症用大承气汤。复诊时虽然排便通了,但脉沉细无力、舌淡苔白,还有一系列阳虚症状,这时候就得抛开'刚通下不宜补'的偏见,转用温补。\"

他翻开《金匮要略》指着\"夫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苓桂术甘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的条文说:\"中医治病就像治水,洪水来了先得疏通河道,等水势退了就得加固堤坝。周师傅的病,先是肠道被燥屎淤塞如洪水,用大承气汤是'通因通用';后来脾肾阳虚如堤坝失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