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4章 后生可畏(5 / 7)

加入书签

,许成很清楚不同的厨师应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

    比如名厨录排名第一已经退休多年的彭长平,他做的菜要是没有甩其余厨师一大截,没有让吃菜的食客把舌头都鲜掉,没有让大家吃到食物都快顶到嗓子眼但是还是想不争气的舔盘,那就是不合格的。

    但彭长平只有一个,名厨录也永远只能有一个第一,许成不可能拿天下第一的标准要求所有厨师。

    许成知道民间藏着很多不出名的世外高人。

    就像早些年他在东南亚游历时,曾经慕名吃过一家很有名的路边摊,据说每一个吃过的人都对其念念不忘,附近的人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

    许成吃了,发现这个摊里的小吃好像加了点不该加的料。

    一天不吃就浑身难受可能不是单纯的心理上的作用。

    当然除了这种极少见的奇葩个例,许成也确实吃过不少民间隐藏的小馆。有的厨师可能整体水平不高,但是一辈子只做一样菜,把一样菜做的登峰造极。

    面对这样的注定不可能登上名厨录的名厨,许成从来不吝啬赞美之词。

    《知味》还是月刊的,许成偶尔会专门开一期只介绍菜不介绍厨师的,用全部的篇幅描述这些菜谱,向读者介绍这些散落在民间的好菜。

    当然,现在《知味》不会单开这种期刊了。能介绍的都已经介绍得差不多了,凑不够版面。

    许成觉得今天的三丁包和酒酿馒头比不上八宝栗香鸽这种能登上封面的专栏,但一篇简短的推荐,占据半页或者一页的版面,夹在杂志中间还是可以的。

    就当是鼓励新人了。

    毕竟这位小秦师傅好像才20多岁,很年轻,未来可期。

    现在中餐白案点心势微,好苗子基本上都在知味居,很多大酒楼的点心也仅仅是能吃罢了。

    难得出了一个可以把酒酿馒头和三丁包做到这种水平的年轻的白案厨师,许成觉得还是很值得登上《知味》鼓励宣扬一番的。

    更不要说这个点心还不贵。

    18一个的酒酿馒头,56一个的三丁包,在许成看来这个味道配得上这个价钱。

    这种价格的食物放在《知味》上,是绝对的廉价菜品了。

    最近一年登上《知味》,能由许成亲手写食评的菜品,价格没有低于百元的。

    许成最开始创办《知味》的初衷,就是想把这些年游历世界各地吃到的美味分享给大众。结果随着《知味》的影响力越来越大,一道菜能否登上《知味》成了检验它价格的最好标准。

    许成原本是想让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