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棋手与棋子(2 / 4)
尸走肉”
的生活,七年的不甘,七年的迷茫,在这一刻开始瓦解。
熏娘紧紧会抱着赵安民,这些年,相公也过得不容易。
夜色深沉,小屋内的烛火摇曳,映照着这对命运多舛的夫妻,也映照着一段被刻意掩埋了七年的、血淋淋的真相。
小屋之内一对小夫妻相拥而泣,而在屋顶之上,一对小情人却在听人家夫妻之间的墙角。
“这里面原来还有这么多的事情?不过,既然当初引赵安民去黑风崖的向导是寨子里的人,那么身为寨主的蔡大王为什么还要救赵安民呢?”
“而且,当初赵安民的尸体可是经过府衙仵作验尸的,案卷上明确说死掉的就是赵安民。
身为专业仵作,不可能连是不是赵安民这样的问题都会搞错。”
“更有可能的,就是有人篡改了验尸记录,或者府衙的仵作就是与幕后之人是一伙儿的。”
“行了,给这两个小夫妻一点自由时间吧,咱们先撤!”
李逸拉了拉身旁的夏嫣然,一个闪身,跃下了屋顶,朝着山崖而去。
跟在后面的夏嫣然脸上露出一丝“不解”
,明明就是你非要拉着我来偷听人家夫妻俩的对话的,怎么反倒是我成了妨碍他们夫妻了?
这话必须得说清楚,别看这只是一件小事情,但是这意味着两个人谁说了算,谁掌握了主动权的问题。
就像是以后成亲了,谁上谁下一样,这主导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里。
刚想叫住李逸问一问,可是眼前哪里还有人。
一路狂奔来到山脚下,他们在一处隐蔽的地方建了一个小营地,夏破云不在,应该是连夜去了朱桥镇,营地内只有一个军士在此留守。
坐在火堆旁,李逸掏出赵安民给的这本小册子。
小册子的页脚已经卷边,说明这本册子时常被人翻动。
借着熊熊燃烧的柴火,李逸将目光投向手里的册子。
册子封面没有名字,翻开之后李逸先大致扫了一遍,心里有个底。
册子前半段字迹还算工整,后面一些内容就明显能看出来字迹潦草了。
里面的内容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先是赵安民对于刘家走私案的一些想法。
他通过梳理当年看到的案卷以及来到长吉县之后的一些走访调查,列出了几个疑点。
第一个疑点就是他现刘家案府衙复核的度,实在是太快了。
有时候快真的不是好事,懂的都懂。
就像刘家走私案,此案涉及走私这一重罪,按流程,府衙需要对比证物、证词、证据链条进行详细核查。
但是看宁常府批文,这起案子自长吉县呈报到府衙审查,也只不过旬日。
李逸和王怀远两人看卷宗都看了好几天,就知道这起案件案卷之多了。
可就是这么多内容,府衙除了查看案卷还要复核,结果十天左右就搞完了,这本身就不合常理。
赵安民在册子中写道:“卷宗厚以尺量,岂是旬日可辨真伪?其间或有隐情、或受上峰严令,不得拖延?”
这么多年过去了,赵安民不知道的事情,换成是李逸,他也不知道啊,于是看向第二个疑点。
第二个疑点主要提到的是刘家走私主要参与者,其中在供词这方面,赵安民认为刘家主要人员认罪太突然,同样违背常理。
他在册子中写道,当初来到长吉县之后,有一次与牢头喝酒,牢头喝多了酒后失言,说当初刘承基入狱之时,屡受刑而不屈,日夜喊冤,说他自己以为只是寻常的运输,对于“违禁品”
根本不知道。
然而,过了一段时间,刘承基态度突然转变,在堂上对所控诉的事情供认不讳,并且很快签字画押。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