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章 京城有房(求订阅!)(1 / 7)

加入书签

    电影最后,陈默在咖啡厅里再次遇到前女友苏曼青,以一个受害人的视角和她讲述了自己和她分开之后的遭遇。

    当观众们以为他说的就是真话的时候,他却精准的将挡在面前的一个玻璃瓶给扫飞了出去。

    看懂的人,这一刻只觉得头皮发麻。

    因为这个动作,不仅暗示他早已经恢复了视力,包括之前在咖啡厅里告诉苏曼青的‘真相’,也可能是谎言。

    不过电影到这就结束了。

    依旧是开放式的结局。

    ……

    哗哗哗!

    哗哗哗!

    掌声在放映室里响了起来,持续了一分多钟才停。

    接着是此起彼伏的赞扬声。

    “好好好,这电影拍的精彩,我全程都不敢眨眼睛,生怕错过一个镜头。”

    “是啊,反转一个接着一个,根本猜不到下一步,国内不会拍悬疑片的导演,我认为都应该来和两位小同志取取经。”

    “好久没看过这么带劲的悬疑片了,不只是烧脑,里面那些讽刺和黑色幽默也特别戳人,有时候笑着笑着不禁感觉后背一凉。”

    “对对对,我也有这种感觉,特别是剧情结尾陈默扫飞玻璃瓶的这个镜头,我越琢磨越不对劲,如果他说谎了,那他在片里到底是好人身份,还是坏人的身份,就要打个问号了。”

    电影的导演和编剧就在现场,所以自然有人将这个疑惑抛给了他们。

    “这本来就是一个开放式结局,没有一个标准的答案,关键要看读者看完电影之后怎么去解读。”陈浮生站出来回答了一下。

    “那为何不直接告诉观众呢?”

    陈浮生看了眼问他这个问题的人,是电影局的一个财务,好吧,那没事了。

    他回答道:

    “首先,这种‘留白’并不是偷懒,一是为了呼应电影的主题,不知道这位同志你看懂了没有,我们这部电影从始至终都在探讨‘真相的不可靠性’,从陈默伪装失明开始,每个人都在用谎言掩盖欲望,如果结尾直接揭晓主角是否说了真话,反而会削弱这种主题的张力。”

    “其次,我们将道德判断权交给观众,其实恰恰强调了人性的复杂,如果结尾直接表明陈默是否使用了林美凤的眼角膜从而获得了光明,就会强行给主角贴上一个标签,比如他终究成了一个坏人,或者他守住了底线。但开放式的结局当中,观众是会自己思考,自己权衡——在生死抉择中,这样的‘恶’是否可被理解?为了活下去,牺牲他人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