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手笔(4)(2 / 4)
理的赋税制度,可随着时间推移,土地兼并愈演愈烈,豪强隐匿田产,实际赋税逐年转嫁于贫民,而官府征收愈发困难,致使国库日益空虚……这已不适用于今下了。
定额田租与户调制的推行,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尤其是在兴屯不断增扩下,无疑是有效减轻了底层群体压力,使掌握多数生产资料的少数特权群体,承担起相应的赋税义务。
特别是户调制的问世,标志着涉及人头税部分,从个人向户的根本转变,且从制钱转向征实物,这切实减轻了底层负担。
毕竟你生多生少,都由一户统纳,不再按人头摊派,这可以说是在变相鼓励生育,是恢复生产的有利举措。
人多了,种地所产不够一家吃穿用度,可以向官府申请租种民屯田啊,至于租金多少,一旦收田租令试行开来,就按该令来征收嘛。
这一系列的举措,使曹氏在地方所行诸策众规,涉及土地方面的,形成了一个较为合理的闭环体系,既稳农耕之本,又抑豪强之势。
曹昂在知晓这些时,内心是很高兴的。
颁布这一令一制,与兴屯紧密结合起来,便能有效吸纳流民,充实屯田户口,增强编户齐民的可控性,这使‘中枢’具有持续性的可控赋税来源,进而强化对地方的掌控力。
关键是在这大背景下,还涉及到其他举措,如清查土地,核验户籍,整顿吏治,这无不指向了地方上的特权群体。
可以预见,这在之后必然会起风波及冲突,毕竟牵扯到了核心利益,对于既得利益群体来讲,他们如何能坐视所得被挤压呢?
不过对于这些曹昂却有着十足的信心。
只因曹操颁布试行的地域太巧妙了。
冀兖豫荆四州,是处于曹氏核心掌控区域,且多数是曹氏以强劲兵锋征服,这就使曹氏无惧那些反扑。
冀州,这是曹操所实领的,且在治下分驻大批精锐,冀州牧府真要试行新制,这期间谁要是敢反对的话,就等着来自曹氏精锐的铁血镇压吧。
兖州,曾经在曹氏麾下份量很重,可因为兖州之变的发生,导致兖州受损很严重,虽说在解决吕布后,曹操听从曹昂的劝说,没有杀陈宫,继而使兖州诸族顺势低头,但有汝颍一派压着,这影响力终究是不必从前了。
荆豫两州就更没什么好说的,曾经都是曹昂节制下的,关键是两州治下主要官员,除却颍川郡外,都被曹昂所表才俊担任要职,更别提荆豫两州治下,是驻有一定规模的精锐,真要是出些什么状况,是能第一时间出面解决的。
‘只希望因为该制的问世,地方上出现叛乱的会少一些。’
联想到这些的曹昂,眉头却微蹙起来,随着权势与地位的不断增长,曾经他熟知却不理解的事情,眼下却是都理解了。
在原有时间线上,建安九年看似没有多少大事发生,但是收田租令的颁布,却是带着极深远影响的。
对于一个国朝而言,没有什么比赋税制度更重要了。
可在这一年曹操却改变了汉室的赋税制度。
这对于汉室本身,还有治下的特权群体来讲,都是产生极深影响的。
在曹昂看来,如果该制能试行的很好,并逐步推行到曹氏所控诸州治下,在此期间不断改进与完善,那么属于汉室的底色,就不像先前那样纯粹了。
因为具有汉室特色的赋税制度不复存在了。
这还了得?!
‘还好此前举荐娄圭、严象、赵咨他们去丞相府为官了,不然如此重要的转折,就不能更全面的推行了。’
曹昂思绪感慨之下,眼神却变得锐利起来。
聚于堂内的众人,此刻正等待着曹昂开口。
“伯仁,与诸公,诸君介绍下北军情况。”曹昂扫过众人,目光终落于一人身上,而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