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章 o奉天养老院之8(2 / 6)
段落时拍手。
小算法给他做了个互动装置,男孩触摸屏幕,就能让全息齿轮跟着他的节奏转,齿轮转得欢,老陈大爷的虚拟影像就会笑。
后来男孩开口说的第一句话是“转”
,家长抱着他在槐树下哭了:“是老伙计们帮了我们。”
树影婆娑,像在轻轻拍着他们的背。
第一百二十五章棋盘上的人生模拟器
ai棋友新增“人生模式”
,下棋时会弹出老人们的人生选择:“1975年,郑爷爷选了帮工友顶班,错过儿子生日——落子:守义”
“199o年,赵大爷选了把退休金捐给厂子,自己喝粥——落子:担当”
。
年轻人下棋时,总为“值不值”
争论。
小算法的老师说:“老辈人的棋谱里,‘赢’从来不是目的,是‘怎么赢’——像郑爷爷说的,‘棋品如人品’。”
有位创业者输了棋,看着“赵大爷落子”
的注解,突然决定不裁员了:“比起赚钱,守住人心更像‘赢棋’。”
第一百二十六章缝纫机上的光影剧场
王姐的后代和小算法合作,让绣品变成“微型剧场”
:绣着机床厂的桌布,投影后能看见年轻的工人们忙碌;绣着养老院的窗帘,会浮现老人们晒太阳的场景。
他们给张桂兰大娘的缝纫机装了传感器,机器转动时,光影就会跟着流动,像针线在“画”
故事。
有个学设计的姑娘,看着光影里的老周帮张奶奶穿线,突然说:“原来爱情不用华丽,缝缝补补里全是。”
剧场上演的《针线里的岁月》成了爆款,观众说:“这哪是绣品,是会呼吸的时光。”
第一百二十七章葡萄架下的味觉档案馆
“味觉胶囊”
能记录新味道了,老人们把现在的美食也存了进去:小算法做的“齿轮饼干”
、小像素烤的“槐花蛋糕”
、孩子们酿的“果汁酒”
。
档案馆的墙上,新旧味道标签并排贴:“195o年玉米饼”
旁边是“2o5o年杂粮包”
,“198o年酸菜饺”
旁边是“2o8o年蔬菜饺”
。
小像素写了段话:“味道会变,可‘想让你吃好’的心意,从来没变。”
有位百岁老人,尝了“2o8o年的甜葡萄”
,笑着说:“比当年的酸葡萄甜,可我还是想念郑德山抢我葡萄的样儿。”
原来最好的味道,总带着人的影子。
第一百二十八章生命树的数字年轮诗
数字年轮能自动生成诗歌了,每增加一圈,就会根据当年的故事写诗。
18o年那圈是:“齿轮转成了代码,针线绣成了光影,老槐树的叶子上,还写着‘回家’二字。”
小算法给年轮装了“对话功能”
,人们能问它问题:“陈爷爷会觉得现在的齿轮好看吗?”
年轮答:“他在乎的不是样子,是‘还在转’。”
“张奶奶会喜欢光影绣吗?”
年轮答:“她爱的不是技术,是‘有人接着绣’。”
有个孩子问:“树会老吗?”
年轮答:“只要还有人在树下说‘我回来了’,树就永远年轻。”
第一百二十九章壁炉边的跨时空课堂
全息投影能让老人们“教”
现在的课了:郑德山讲“棋里的规矩”
,张桂兰教“针线里的耐心”
,李建国大爷说“厨房中的道理”
。
小算法在课堂上问:“当年没手机,你们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