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o奉天养老院之7(4 / 6)

加入书签

>老槐树的“生命树”

木牌连上了物联网,每增加一个新名字,就会在数字屏上生成一圈年轮,年轮里嵌着这个人的故事:郑德山的年轮里有棋盘,张桂兰的有顶针,连小石头刻的“转”

字,都成了老陈大爷年轮里的花纹。

有个老人临终前,让家人在他的年轮里放段录音:“告诉后来人,我在这儿晒了三十年太阳,值了。”

数字屏上,那段年轮突然亮了亮,像老人在点头。

孩子们最爱数年轮,说:“这树长了一百圈,每圈都在笑呢。”

第一百一十一章壁炉边的跨时空茶话会

全息投影升级后,能让老照片里的人“活”

过来聊天。

冬至那天,小齿轮调出郑德山和赵大爷的影像,让他们“陪”

着现在的老人喝茶。

“老赵,你看这茶,比当年车间的粗茶甜吧?”

“老郑,你那棋艺还是没长进,刚才ai都赢你了!”

影像里的人笑着拌嘴,现实里的人笑着流泪。

有个老人拉着虚拟的张桂兰大娘说:“我妈也爱踩缝纫机,你们要是认识,准能成姐妹。”

投影里的大娘笑着点头,像真的听见了。

壁炉里的火映着两重时空的笑脸,小齿轮突然懂了:科技再先进,也只是想让“想念”

有处安放——就像当年的老伙计们,不过是想找个地方,一直陪着彼此。

第一百一十二章永不散场的家

奉天养老院的第12o年,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她是当年机床厂学徒的曾孙女,带着奶奶的旧饭盒来“认亲”

饭盒底刻着个“叶”

字,正是叶东虓当年用过的。

小齿轮把饭盒放进记忆角,旁边摆上叶东虓的日记。

“您看,”

她指着日记里的话,“我爷爷说‘要让每个来的人,都觉得这儿是家’。”

客人摸着饭盒,突然说:“奶奶总说‘厂里的人比亲人还亲’,现在信了。”

那天,新的时光胶囊埋进土里,里面有客人带来的饭盒拓片,有小齿轮写的“家的公式”

:老物件+新故事+惦记=永远的家。

夕阳照在老槐树上,数字年轮在屏上轻轻转,元宇宙里的齿轮还在咬合,风铃里的笑声随风远播——这里的故事,从来不是过去式。

因为家,本就是场永不散场的相聚。

第一百一十三章齿轮纹样里的代码诗

小齿轮的儿子小字节,是个程序员,他把老陈大爷的齿轮模型纹路转化成代码,编成一“齿轮诗”

:“o1咬合着岁月,1o转动着牵挂,循环往复的,是没说出口的‘咱仨’。”

他把代码投影在记忆角的墙上,齿轮形状的字符随着老物件的感应轻轻跳动。

“陈爷爷的齿轮转了一辈子,”

小字节对参观的孩子说,“现在它用代码接着转,告诉大家‘认真生活的人,永远不会下线’。”

有个学编程的女孩看了诗,突然说:“我要给张奶奶的缝纫机写代码,让针脚变成会跳舞的字符。”

后来,她真的编出了“针线舞”

程序,屏幕上的线团跟着缝纫机声转圈,像在跳一支跨时空的舞。

第一百一十四章记忆角的气味数据库

调香师林小姐的孙女,用ai分析了“奉天记忆”

香水的成分,建立了“气味数据库”

:槐花香对应“1952年的夏天”

,机油味对应“陈师傅修齿轮的清晨”

,酸菜香对应“李大爷的食堂开饭铃”

数据库能根据人的描述生成气味,有位老人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