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1章 o奉天养老院之6(2 / 6)

加入书签

老人的心跳每动一下,齿轮就转一圈。

“陈爷爷,您看,齿轮在跟着您的心跳转呢。”

小宇趴在老人耳边说。

老陈大爷眨眨眼,手指轻轻敲了敲模型,像在说“好好转”

一个清晨,齿轮突然停了。

阳光透过窗户照在模型上,齿轮的纹路清晰得像老人年轻时刻下的。

叶东虓把模型擦干净,放进记忆角的玻璃柜,旁边放着那半块水果糖。

那天,壁炉里的火明明灭灭,像谁在轻轻叹气。

大家都说,老陈大爷是跟着齿轮的声音,去找郑德山他们下棋了。

第七十七章养老院的“时光勋章”

奉天养老院迎来五十周年庆,被评为“国家级养老示范基地”

授牌那天,叶东虓把勋章挂在了老槐树上——他说这是给所有老伙计的荣誉。

院子里挤满了人:有住了几十年的老人,有来寻根的机床厂后人,有学手艺的年轻人,还有抱着孩子的家长。

王姐的针线铺成了百年老店,她的孙女带着绣品来展出;小宇成了着名文物修复师,他修复的机床零件在记忆角陈列;李建国大爷的菜谱被收入非遗名录,厨师们在食堂外摆起长桌宴。

叶东虓站在葡萄架下,看着穿梭的人群,突然觉得所有老伙计都在:郑德山在槐树下喊“跳马”

,张桂兰大娘在缝纫机前哼小调,李建国大爷在厨房喊“开饭”

,老陈大爷的齿轮在记忆角轻轻转……

夕阳把老槐树的影子拉得很长,像条通往过去的路。

叶东虓知道,奉天养老院从来不是一座建筑,是无数个温暖的故事,是一代代人守着的“家”

只要还有人记得这些故事,这棵树,这个院,就永远年轻。

风吹过,葡萄叶沙沙响,像在说:“接着讲故事吧,我们听着呢。”

第七十八章记忆角的“活态传承”

叶东虓退休后,小宇接过了养老院的管理工作。

他在记忆角开辟了“活态展区”

:每周三,王姐的孙女会带着缝纫机来,现场演示传统绣活;每月初一,李建国大爷的徒孙会支起灶台,教大家做老味道的酸菜饺子;逢年过节,老陈大爷的齿轮模型会被摆在最中间,旁边播放着他当年模糊的“转……”

声录音。

有个叫小石头的男孩,父母在外地打工,常来养老院蹭饭。

他最爱蹲在齿轮模型前,看小宇修复零件,说:“陈爷爷的齿轮像会说话,我能听见它讲车间的故事。”

小宇笑着把自己的第一套修复工具送给了他:“等你长大,替陈爷爷接着转。”

“活态展区”

成了社区的“时光课堂”

,孩子们在这里学下棋、做针线、听老故事。

叶东虓看着这一幕,想起父亲信里的话:“日子就像老机床,得有人添油,有人看管,才能一直转下去。”

第七十九章缝纫机上的“新纹样”

王姐的孙女在传统绣品里加了新花样:把养老院的葡萄架、老槐树、记忆角都绣成纹样,取名“奉天百景”

张桂兰大娘虽然看不清针脚,却总能凭手感指出:“葡萄藤的弯度得再柔点,像当年老周给我编的藤椅。”

新纹样的绣品成了网红产品,订单从全国各地飞来。

小姑娘却坚持每周来养老院,给老人们绣手帕:“张奶奶说,针线活不能只图赚钱,得带着心绣,才暖。”

有个买家在留言里说:“收到手帕那天,我妈摸着上面的槐树纹,突然说‘这像我小时候住的院子’。”

王姐的孙女把这条留言念给张桂兰大娘听,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