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2章 ☆穿越三国之力挽狂澜(1 / 6)
第十章:力挽狂澜
孙权在叶东虓、张昭、周瑜等一众文武的辅佐下,逐渐稳住了江东的局势。
但面对曹操即将南下的大军压境,众人深知这是一场生死存亡的考验。
叶东虓与周瑜日夜商议御敌之策。
周瑜主张火攻,凭借长江水战的优势,出奇制胜。
叶东虓则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利用曹操军队不熟悉水战,且北方士兵多染水土不服之疾的弱点,先以小股精锐部队不断骚扰,消耗其士气和体力,再寻机动总攻。
“公瑾,曹操虽兵力众多,但多为北方士卒,于水战一途实非我江东之敌。
我们可先派甘宁、凌统等将领率轻舟快船,趁夜袭扰其营地,使其不得安宁。
待其疲惫不堪、军心大乱之时,再以火攻决胜。”
叶东虓在营帐中,对着地图,向周瑜详细阐述自己的计划。
周瑜抚须沉思,片刻后点头称善:“东虓此计甚妙,与我所想不谋而合。
只是这火攻的时机和细节,还需细细斟酌。”
二人又深入探讨了一番,确定了具体的作战计划。
随后,叶东虓又协助孙权,派鲁肃前往荆州,试图与刘备联合。
鲁肃见到刘备后,陈说利害,强调只有孙刘联合,方能抵御曹操。
刘备与诸葛亮商议后,决定与孙权结盟,共抗曹操。
曹操的大军抵达长江北岸,扎下连营。
正如叶东虓所料,北方士兵初到南方,许多人水土不服,军中疫病横行。
曹操为解决士兵晕船问题,命人将战船用铁链尾相连,看似稳如平地。
叶东虓见此情形,对周瑜说道:“公瑾,曹操战船相连,行动不便,此乃天赐良机。
我们可派黄盖诈降,以装满易燃物的船只冲入曹营,引大火,必能大破曹军。”
周瑜依计而行,安排黄盖率数十艘装满干草、硫磺等易燃物的战船,趁着东南风起,驶向曹营。
曹军以为黄盖真来投降,毫无防备。
当战船靠近曹营时,黄盖果断下令点火,火势迅蔓延,曹军战船纷纷起火。
一时间,曹营大乱,士兵们争相逃命,自相践踏。
叶东虓与周瑜趁机率领江东大军渡江出击,刘备的军队也从侧翼杀出。
曹操的大军在这场突如其来的火攻和夹击之下,溃不成军,大败而逃。
此役,孙刘联军大获全胜,曹操退回北方,短期内无力南顾。
江东上下一片欢腾,孙权对叶东虓更加倚重,论功行赏时,对叶东虓的赏赐极为丰厚。
叶东虓深知,这场胜利虽暂时解除了江东的危机,但未来的路依然充满变数。
他一边协助孙权巩固江东的统治,一边继续寻找回到现代的线索,他坚信,只要坚持不懈,终有一天能找到回去的方法,带着江曼回到属于他们的时代。
第十一章:暗流再涌
赤壁之战后,江东迎来了一段短暂的和平时期。
然而,看似平静的表面下,却暗流涌动。
孙权虽然对叶东虓信任有加,但随着叶东虓的声望在江东日益高涨,一些江东旧臣心中难免产生嫉妒和不安。
以张昭为的部分老臣,认为叶东虓并非江东本土人士,且权力过大,恐对江东的稳定造成威胁。
他们开始在孙权耳边旁敲侧击,暗示孙权要对叶东虓加以防范。
“主公,叶东虓虽有大才,为江东立下汗马功劳,但毕竟他来自异乡,心思难测。
如今他在军中、民间威望极高,恐有尾大不掉之势。”
张昭在一次与孙权的密谈中,委婉地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孙权心中虽对叶东虓十分信任,但张昭等人的话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