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6章 有点儿麻烦(1 / 5)
第916章有点儿麻烦
陈凡慢条斯理地掏出烟,给两人散了一支,随后塞了一支到嘴里,却没有立刻点燃,而是端起茶杯吹了几下,喝了口茶。
放下茶杯,这才凑到邓波递来的火柴上点燃,抽了口烟,转头看了看两人,笑着说道,「你们厂里自己安排了生产计划没有?」
嗯,拍电影也是生产,说生产计划,完全没毛病。
邓波当即不假思索地说道,「有的。事实上,在去年年底的文代会结束之后,我们省的代表团成员后来又开了小会,统一了要改革的思想。
厂长回到单位,第一件事就是召开全厂大会,决定正式转型,生产故事片。」
怕陈凡不了解情况,旁边的柯宇立刻接过话头,解释道,「我们辽影厂最早成立的时候,全称是『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主要拍摄纪录片丶新闻片和科教片,此后的二十年里,生产的也都是这几类影片。
直到今年,经过上级同意,我们才挣脱束缚丶决定全面转型,拍摄故事片。」
说着还仰起头,脸上颇有几分不服气,「如果不是限定了我们厂的拍摄范围,否则辽影厂的未必不如长影厂。」
听到这话,陈凡咧嘴笑了笑,没有说话。
心气挺高,只是往事不可追,能不能做到,谁也不知道。
不过辽影厂确实可惜了。
身处东北综合影响力最大的城市渖阳,作为辽宁唯一一家电影厂,背靠鞍钢丶抚顺特钢丶锦华机械厂等众多老牌强企,可谓是要钱有钱丶要人有人。
但有了长影厂在前,他们只能退居二线,拍一些纪实片丶新闻片丶科教片过日子。
纪实片丶科教片大家都知道,新闻片其实也好理解,就是后世大家每天都能在电视上看到的新闻报导。
只不过在电视机普及之前,有一部分电影人,用拍电影的方式将一些新闻事件记录下来,拿到电影院或其他特定的地方播放,同时也担当了一定的宣传功能。
在电视机普及之后,这种新闻片迅速消失,相关人员也转移去了电视台工作,再也没有独立的新闻片电影,只有电视新闻报导。
至于长影厂,最早是伪满时期建立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收复东北以后,在1945年10月1日改造为东北电影公司。
这是我国第一家电影制片厂,号称新中国电影的摇篮,在全国电影界,只有上影厂和北影厂能与之相媲美,其他厂真比不过。
又喝了口茶,陈凡掸了掸菸灰,笑着说道,「辽影厂实力还是有的,最起码设备就比全国大部分的电影厂都要好,而且这些年你们也没闲着,尽管只能拍拍科教片和纪录片,但也积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