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章 脱颖而出(3 / 7)

加入书签

出来,“走,我带你过去。”

    她招招手,拐弯就进了隔壁的冷饮店,对着里面的人喊道,“出来个人,要买冰棍啦。”

    一个女的从后面的小房间里走出来,看见是她,不禁笑道,“你今天都吃了两根,还吃啊,就不怕肚子疼?”

    汪小玲指了指陈凡,“什么我吃,是人家陈老师要买。”

    那人看见陈凡,顿时眼睛一亮,“哎哟,是陈老师啊,今天来镇上啦,要吃什么冰棍,我请!”

    说着就去揭开旁边的大木柜,里面是厚厚的一层棉被,却有一股寒气顿时往上冒。

    陈凡赶紧说道,“不用不用,我想多买点,给队里带回去,不知道有没有什么东西方便拿的?”

    汪小玲和那人都是一愣,还要带回去啊?

    那女售货员放下盖子,看着他问道,“你想买多少?”

    陈凡咧嘴笑了笑,“您这儿还有多少?”

    呵?

    这是来大生意了?!

    女售货员拿起挂在墙上的账本,拨动算盘一阵噼里啪啦的算,随后抬起头说道,“上午他们卖冰棒的都进了很多货,这里就只剩下20根奶油冰棒、30根绿豆冰棒、还有50根雪糕。雪糕贵,买的人少,就剩的最多。”

    顿了一下,她又说道,“本来我们这里是不允许给个人卖太多的,也就是你,换个人来还真不行。但是我也只能给你按零售价算,不能按批发价,因为你没有在工商所登记,没有经营许可,就不能进货。”

    那些进货的不能说是个体户,有点类似于生产队出来搞副业自谋生路的人。

    在城市里面,也有一些生活比较困难,却又没多少技能、或者是不能正常上班的人,政府为了照顾他们,允许他们在特定范围内从事一些经营活动。

    比如在街道办登记后,就可以自己在家里做糖葫芦、卤鸡蛋之内的东西出来卖。又或者在固定的位置摆摊修鞋、缝补衣服之类的。

    那些年代电视剧里,街边卖糖葫芦、补鞋的人就是这种,他们没有单位,也没有人给他们发工资,就靠一点微薄的利润生活,有时候还要承担“经营风险”。

    背着箱子卖冰棒的人,也是其中之一。

    这箱子也有讲究,不是像80年代那种,随便弄个泡沫箱子,或者就拎两只暖水壶就可以去卖,而是由冷饮店统一提供,只收工费,卖给那些人。

    箱子由薄木板拼成,一般刷成红色,上面会有“工商”两个字,以及个人的编号,用以表明他们的身份。只要看到箱子,就知道是“正规军”,否则的话,……那就惨了!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