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点火(2 / 5)

加入书签

于陈凡。

    而且地委卫生处对此次事件的奖励也下来了,各级相关人员都有奖赏,张觉民的得到的好处就是被南湖卫生院特别提拔,成为一名光荣的正式工。

    算上之前做了十年赤脚医生的工龄,给他定了4级56块钱的工资。

    在整个卫生院里,都算是中上等水平。

    因为卫生院里就没有几个干部,基本上都是工人,能熬成四级就已经很不错了。

    在68年以前,中专、大学毕业生主要是按需分配,哪里需要就分到哪里。

    这种情况下,大城市和重点大型项目的单位自然更占优势,而各大单位为了抢人,也都纷纷给出最优越的条件,区区一个干部编制又算得了什么?!

    这也是大学生“出门”就当干部的由来,后来更是成了惯例。

    却并不是说有规定,必须给中专、大学毕业生定干部。

    恢复高考以后,这些毕业生的分配也是如此,于是才有了中专生的“黄金十年”。

    想想看,都是初中毕业,一个是只需要再读三四年就可以进单位当干部,另一个是还要再读六到八年才能进单位当干部,而且那时候大家的工资标准还都差不多,你会怎么选?

    只不过呢,上级在68年发了个通知,其中有两条很关键。

    第一个,毕业生分配工作,必须彻底打破大专院校毕业生一出门只能分配当干部,不能当工人、农民的旧制度。

    啥意思?

    这段时间的毕业生,不是出来就是干部了,必须先从农民、工人做起!

    第二个,毕业生的分配,必须坚持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与工农群众相结合的方针。

    也就是说,以前的大城市单位和大项目单位将不再具有优先选择的优势。

    具体怎么分,这就要看毕业生是从哪里来的。

    如果是大城市里的人,还可以留下来,如果是小地方,尤其是农村地区的,最好最好的去向,也是当地的县城!

    可是谁又乐意去公社、下生产队呢?

    哪怕留在了县城,也要经常下乡去巡诊,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九的人,也都想要留在县城里啊。

    所以说,下面的公社卫生院的人才是真的少,人才少、高工资的人自然也少,张觉民能占个中上游,也就不足为怪了。

    而且让张觉民和张文良一起出门,卫生院也乐意。

    张觉民已经是卫生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