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1章 报平安(2 / 4)

加入书签

吃不消。”

“我就跟在旁边慢慢走,累了就找个树荫歇着,不碍事的。”

元老笑眯眯地辩解,还故意挺了挺腰,“一直在屋里躺着,浑身骨头都快锈住了,不信你去问大夫,他肯定也说多活动对恢复好。”

鸢尾还是不敢做主,先去前院请示江茉,得到“多看着点,别让老伯累着”的答复后,才点头答应。

元老心里一喜,出门前还特意跟她要了纸笔,趴在廊下的石桌上写了张小字条。

没提自己在哪儿,只说“一切安好,勿念”,写完叠成小方块揣进怀里,又摸了摸大狗的头,才跟着鸢尾往外走。

两只白犬撒着欢儿在前面跑,毛茸茸的尾巴扫过路边的野草,惊起几只蹦跳的蚂蚱。

元老跟在鸢尾身后,走得慢悠悠的,偶尔抬手扶一下腰,目光却没闲着。

看路边田埂上开着的小紫花,看远处山腰飘着的薄云,连空气里混着的泥土香,都比京城的熏香好闻。

走了约莫半盏茶的功夫,前方岔路口忽然传来一阵窸窸窣窣的响动。

鸢尾停下脚步,轻声提醒:“老伯,前面有几个乞儿在歇脚,咱们绕路走吧?”

元老眼睛亮了亮。

他正愁这字条没处托付。

乞儿们消息灵通,且走街串巷不易引人注意,让他们送信再合适不过。

他往前挪了两步,果然看见老槐树下蜷着三个孩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才五六岁,身上的衣服打满补丁,手里攥着半块干硬的窝头。

听见脚步声,那大些的孩子立刻抬起头,警惕地盯着他们,把两个小的护在身后。

元老放缓了语气,从怀里摸出一块玉扳指,还有那张叠得整齐的字条,慢慢递过去。

“小兄弟,能不能帮个忙?把这张字条送到府衙,交给里头当差的人就行。”

他浑身上下除了那身衣服和戴在手上的玉扳指,其他东西都被河水冲跑了。

那孩子愣了愣,没接,只疑惑地看着元老。

鸢尾纳闷。

送到府衙?

这老伯怎么不让她们去送?为什么要送到府衙去?不是报平安的家书吗?

她欲言又止,最后啥也没问。

“放心,不是什么坏事,只是一封报平安的信。送过去后,你跟府衙的人说‘元老安好’,他们自然会给你答谢。”元老和蔼道。

孩子还是犹豫,视线落在元老手里的玉扳指上,又看了看身边饿得直啃手指的小同伴,咽了口唾沫。

元老见状,把扳指和字条一起塞到他手里。

“拿着吧,你送到信扳指就是你的,府衙还有重谢。”

孩子捏着温热的扳指,又看了看字条,终于点了点头,把字条小心翼翼地塞进怀里,对着元老鞠了个躬,拉起两个小同伴就往城里的方向跑,一溜烟就不见了影子。

元老看着他们背影消失在路口,松了口气,摸了摸身边大狗的头。

这下好了,既让孩子放心,我也能再多吃几天好吃的。

鸢尾:“……”

原来是有亲人在府衙。

她想说下次如果有要送的信,可以随着桃源居的饭一起送过去。

想了想又作罢。

反正他的亲人马上要寻来了,估计也没下回。

两人又沿着小路走了会儿。

元老毕竟身子还没完全好,走得久了就有些喘。

鸢尾见状,扶着他在路边的石头上坐下,两只大狗也乖乖地趴在他脚边,把头搁在他的膝盖上。

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落在元老的衣襟上,暖得人犯困。

他眯着眼睛,听着不远处的鸟鸣声,不想回京城的念头越发强烈。

在这儿不用管朝堂上的勾心斗角,不用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