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三幅墨宝(3 / 4)
更显舒展,墨色浓淡相宜,连落款的“萧谨题”三个字都透着股温润劲儿。
银铃看不懂这些字,盯着看来看去,只觉得还不如自家姑娘写的簪花小楷养眼。
萧谨放下笔,将纸轻轻推到江茉面前,指尖蹭到微凉的宣纸边缘,语气平和:“江老板看看,是否合心意?若觉得不妥,我再重写。”
江茉俯身细看,墨香混着宣纸的气息扑面而来,字里行间既有读书人的风骨,又藏着对饭馆的妥帖心意,正是她想要的效果。
她抬眼笑了笑:“萧公子的字,比我预想中还好,这一副挂在店里,定能让桃源居添几分雅气。”
杜若白端着杯花茶路过,目光落在宣纸上,挑了挑眉:“萧兄这字,倒是把烟火气和书卷气揉得恰到好处,比我光画画多了层意思。”
他虽人不在江州读书,却听先生提过江州书院的萧谨。
因此来江州之后,特意去书院拜访过,与萧谨也算是相识。
他转头看向江茉,打趣道,“江老板倒是会盘算,提前把未来的状元郎墨宝讨到手,往后桃源居怕是要被读书人踏破门槛了。”
程之棠也来凑了个热闹。
看那一副字摆在桌上,亦有些手痒。
他望了眼江茉,同杜若白道:“不如我与杜兄也提一副,为江老板祝贺。”
杜若白:“如此甚好!”
江茉闻言一怔,随即笑着应道:“那可真是求之不得!有三位公子的墨宝,我这桃源居往后怕是要成江州的文雅地界了。”
银铃眼疾手快,立刻又铺好两张宣纸,杜若白先拿起笔,他作画惯了,握笔姿势带着几分随性,笔尖落纸却不含糊。
没写诗句,反倒画了幅小景。
几竿青竹旁摆着张方桌,桌上一壶热茶冒着轻烟,旁侧题了行小字“桃源小坐,茶香伴竹”,墨色清雅,倒把饭馆的闲适劲儿画得活灵活现。
程之棠紧随其后,他选了幅略窄的宣纸,写的是首咏食的短诗。
酥肉凝香透,鲜羹暖客肠,此间烟火处,不必羡朝堂。
字体是温润的行书,笔画间带着几分烟火气的柔软,与萧谨的风骨、杜若白的灵动截然不同,却同样贴合桃源居的氛围。
三人写完,银铃小心把字画晾在窗边,阳光洒在宣纸上,墨色渐渐干透,引得不少食客驻足张望。
有相熟的老客打趣:“江老板,你这是要把饭馆改成书斋啦?”
江茉笑着回应:“哪能呢,不过是添点雅趣,让大家吃饭时也能赏赏字、看看画。”
她让银铃取来些新做的红豆酥分给三人,“一点薄礼,谢三位公子成全。”
萧谨接过点心,指尖碰着温热的酥皮,轻声道:“江老板有心了。素荷的书信……还望您多费心。”
江茉点头:“放心,我这就给素荷送去。”
她拿着书信往后厨走,刚到门口就见林素荷靠在门框上,眼神落在大堂方向,不知在看什么。
江茉把信递过去:“萧公子留下的,你若不想看,我现在就还回去。”
林素荷捏着信封,指尖泛白,沉默片刻才低声道:“我自己看。”
说罢转身进了后厨,门帘落下时,江茉隐约瞥见她红了的眼尾。
前厅里,杜若白正拿着红豆酥跟程之棠打趣:“你这诗写得倒是实在,‘不必羡朝堂’,怕不是被江老板的菜勾得不想进京赶考了?”
程之棠咬了口红豆酥,甜香在舌尖散开,他望向江茉忙碌的背影,嘴角弯了弯:“佳肴配雅境,倒确实让人想多留几日。”
萧谨没接话,只静静吃着红豆酥,目光偶尔扫过后厨方向,眼神复杂。
窗外的阳光正好,暖风吹得竹帘轻轻晃动,混着饭菜香与墨香,倒真有了几分世外桃源的惬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