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o5章 文斗进行中(2 / 4)

加入书签

,也有人低声评价南方士子言辞委婉,心思细腻。

台上虽无硝烟,气氛却愈微妙起来。

随着两位代表品鉴完毕,主裁老太史微微颔,抬手示意茶博士公布答案。

那位茶博士上前一步,双手执壶,朗声开口:

“两位公子所品第一盏,乃是——南北拼配之茶,以山东日照青为底,佐以西湖龙井调香。”

“第二盏,正是——山东日照青,特级。”

“第三盏,则为——西湖狮峰龙井,明前特级。”

茶博士音落,场中一时静了片刻,随即爆出一阵低低的哗然。

那位北方士子的脸色当即有些挂不住。

先前他将第一杯斥为“不伦不类”

,语气颇为轻蔑,岂料竟正中下怀,偏偏那盏茶正是他最熟悉的北茶与南茶调配而成。

第二盏虽被他称为“对味儿”

,还算准确,但第三盏的西湖龙井却被他一笔带过,说成是“颜色清亮、不中用的南茶”

,显然失了分寸。

相比之下,那位南方士子虽同样对第一盏持保留态度,但措辞温和,留有余地。

更重要的是,他准确指出第二盏为正宗日照青,第三盏则道出其香气与汤色特征,推测出为“明前新制,兼具栗韵”

,判断虽略显保守,但方向明确。

尤其对第一盏的拼配茶,他虽未说出确切出处,却已指出“香混而韵不齐,或为调合之作”

,几乎贴近实情。

如此一来,孰高孰低,已然分明。

实话说,在茶道一事上,南方茶文化就更为丰富。

这是因为南北方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水分的差异,导致了茶的种类:

南方涉略广,北方更专一。

老太史见众人目光纷纷投来,缓缓抚须开口,语声平和却不失分量:

“喝茶,贵在静心。

急不得,妄评不得。

眼观、鼻嗅、口尝,尚需心思沉静,方能辨其真味——非关聪慧,实系底蕴。

此局,南方胜。”

一锤定音,全场哗然,有人低声赞叹,有人眉头紧蹙。

南北士子情绪各异,却也无可反驳。

还有众多参与下注的茶客们,几人欢喜,几人愁。

第一局的余韵尚未散去,茶客们已议论纷纷,神情振奋,纷纷翘,期待第二场对决。

此时,前厅稍作布置调整。

相比局的静观品鉴,第二局气氛将更加激烈紧凑。

为了增强对抗与观赏性,南北双方各选出三名代表参与比试。

长案之上,笔墨纸砚已备妥;

案几一侧置有一尊铜香炉,炉中插着特制的“计时香”

此香燃略快,正好一炷香时间,用以限时压阵。

题目早已准备妥当,装入竹制签筒,由老太史亲自抽出。

为调动气氛,掌柜更是特地请来了本馆常驻的说书人,站于一侧,说书台前架上醒木。

只听那说书人啪地一声敲响醒木,声如裂帛,随即朗声开口:

“诸位看官——稍安勿躁!”

“方才第一局‘茶汤鉴韵’,真乃妙趣横生,南北争锋,尽显风流。”

“可文斗之道,岂止于口舌评茶?真章还在于‘急智’与‘破题’!”

“这一局,才是真刀真枪拼才情,拼机锋!”

“南北各遣三位才俊,当场对决,限时应题,斗智斗文!”

“现在——第二局‘急智破题’,开锣!”

人群中掌声与叫好声此起彼伏。

片刻后,老太史缓缓站起来,双掌轻轻一按,示意众人安静,待场中归于肃静,这才开口: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