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5章 不同寻常(2 / 2)
户手下的人绝不会姑息,法纪之下,绝不留情!”
他的话音刚落,在他身后手持长枪的士兵站得笔直,目不斜视,寒光点点的兵刃无声地提醒着考生,他们的每一个举动都在严密的注视中。
这场考试,明显透露着不同,虽然不知道生了什么事。
但这种情形下,考生也不傻,丝毫不敢轻举妄动,老老实实等候。
直到第三声炮响,这位学政言简意赅说了两句,考棚大门才打开,开始挨个点名、检查、唱保,然后拿着座位木牌号和答题纸,依次有序进场。
待考生全部进场后,考场大门贴上考棚印,正式关上大门。
除非到时间,否则生任何事,都不能开门。
毕竟来过一次,熟门熟路,林向安拿着木牌座位号,去寻找自己的号舍。
他的木牌上写着东三区十一号,也就是东区第三排,第十一个座位。
每一排木桌子上,已经用小木牌标明了座位号,是按照天干顺序标注的。
他手里的木牌对应的座位是丙十一号。
位于中间,不好不坏。
松了一口气,远离了厕号,署日的臭号,可比府试时要可怕。
唯一的缺点就是不通风,非常闷热。
检查了一下号板,简单打扫了一下,把考篮里的笔墨纸砚取出来,放到自己习惯的位置。
院试一共四场考试,这是头一场,需日暮前交卷。
头场考试结束后的第二天,会放榜。
能在榜单上找到座位号的,继续接下来的考试,依次下来,一共三场覆试。
头场依旧是四书题二篇、试贴诗一。
是由士兵举着牌子,在考场里行走,供考生查看。
第一道四书题,选自《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这是《中庸》开篇的第一句话。
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
莫见乎隐,莫显乎微。
故君子慎其独也。
喜、怒、哀、乐之未,谓之中。
而皆中节,谓之和。
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
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
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这原文大致解释的性、道、教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
,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
,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
。
道,是人类的行为的根本原则,它不可能在一刻之间脱离。
如果可以脱离,那就不是“道”
了。
君子在没有监督的情况下,依然保持良好的行为准则。
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叫做“中”
;表现出来以后符合节度,叫做“和”
。
“中”
,是人人都有的本性;“和”
,是大家遵循的原则。
达到“中和”
的境界,可以使宇宙万物达到和谐。
个人的道德的修养和行为的和谐,是影响社会的根本力量。
这题目估计要考生阐述“性与道”
的关系,理解人性、道德修养及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