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喉为惑 阴为狐(2 / 3)
p>
她站在床前,将裤子全部褪下后躺在了床上,一凡两手抻开她的腿,只见下身覆盖着一层淡黄色脓性分泌物,还出现红肿、左侧小y全部溃烂。
一凡叫她穿好衣服,自己走出了客厅,仔细回忆师傅留给自己的那本《道医要略》中关于此类病的叙述,脑中浮现中“狐惑”两字。
待她从房间出来后,一凡告诉她:“刘姐,你这病医院都误诊了,你这种不是口腔溃疡及霉菌感染,是一种叫狐惑的病。”
她吃惊地说:“狐惑?是狐狸的狐吗?”
一凡说:“是的,你这就是狐惑病,难怪医治不好,反而越来越严重。”
“这病能治吗?”她问。
一凡说:“能治,但有点繁琐,明天中午我弄好药再来,我还会带一个女的过来,方便施药。”
一凡说后,站起来准备离去。
刘姐说:“你请留步。”然后走进卧室拿出一沓钱递给一凡说“这两千块钱你拿去先弄药,明天中午我在家等你们。”
狐惑,中医病名。是因肝肾阴虚,湿热毒结,或脾肾阳虚所致。以口咽、阴部蚀烂,目赤如鸠眼,小腿结节红斑等为主要表现的皮肤疾病。
除眼、口、阴部三联症状外,尚可侵犯多系统、多器官各组织,如皮肤、关节神经系统、静动脉等,具有慢性、进行性、复发性的特点。
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男女均患。
中医认为狐惑病的病因不外乎湿热毒邪,阴虚内热。
《医宗金鉴》卷三十七:“狐惑,牙疳,下疳等疮之古名也。近时惟以疳呼之,下疳即狐也,蚀烂肛阴;牙疳即惑也,蚀咽腐龈,脱牙穿腮破唇。”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说:“狐惑之为病,状如伤寒,蓦默欲眠,目不得闭,卧起不安,蚀于喉为惑,蚀于阴为狐。不欲饮食,恶闻食臭,其面目乍赤乍白乍黑。蚀于上部,则声哑。甘草泻心汤主之,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蚀于肛者,雄黄熏之。”
第二天上班后,一凡把昨晚去刘姐家巡诊的情况详细地跟周清华说了个遍。
周清华说,误诊?那医院不是误人性命?
一凡说,现在的医生根本就不会看病,只知道根据机器的显像来开药,又不懂中医,病人终究会被医院治死。
周清华若有所思地说,是呀,医院全盘西化,只顾赚钱,小病当大病治,不要说病不起,现在连死都死不起了。
在中转仓库见到梁丽雅,一凡对她说,中午吃饭快点,跟我出外办事。
梁丽雅一听一凡叫她一起出去,兴奋地说:“遵命!”
杨珊在旁边听到后,不知两人对的什么暗语。拉着梁丽雅的胳膊说:“丽雅姐,什么时候成地下工作者了?”
梁丽雅说:“没有呀!”
午饭,两人打好饭,同坐在一张桌,狼吞虎咽地,三下五除二的干完了。
一凡骑上摩托车带着梁丽雅先去药店买好药,药买了一大包。
龙胆草15克,栀子、黄芩各12克,黄连10克,石膏30克,柴胡12克,防风10克,车前子、泽泻各10克,生地黄15克,藿香12克,金银花18克,甘草6克,玄参15克,天花粉20克,六一散30克,薏苡仁、士茯苓各20克,各五服,煎药内服。
金银花15克、甘草5克,各五服。煎药漱口。
雄黄、苦参、茵陈各20克,五服,煮沸,用于熏洗阴部及肛门。
两人取到药,马不停蹄地赶往刘姐家。
赶到刘姐家,一凡要刘姐先去煎药,她找到砂锅,将砂锅洗干净,然后将拣来的中药倒进砂锅里。
坐下后不久,一凡叫刘姐用锅煮沸熏洗的药,待药在煎煮的间隙,一凡教她们如何使用外用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