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百一十四章 宝地暗谋(4 / 9)
统,却搔到了杨承宗的痒处。他杨家确是村里唯一的读书人家,祖上出过秀才,他自己也读过书,只是未能进学,一直引以为憾。他面色稍霁:“道长过奖了。寒舍只是粗安罢了。”
鲁地理话锋一转,目光变得有些深远,似是观察着什么,缓缓道:“然则……贫道观此吉气之中,似有一丝滞涩不畅之处,如美玉微瑕。且府中隐隐有股未安之气盘旋不去……恕贫道直言,杨翁家中,可是有先人灵柩未曾安葬?或是安葬之处,有所疑虑?”
杨承宗心中猛地一震!此事在村中并非秘密,但一个外乡人初来乍到,竟能一口道破,却也不凡。他不由得坐直了身子,脸上的疏离之色褪去大半,叹道:“道长真乃高人!不瞒道长,先父辞世已三载,只因在下愚钝,一直未能寻得安稳吉壤,以致灵柩暂厝,不得入土为安。此事实乃杨某心中一大憾事,日夜难安啊!”说到动情处,语带哽咽。
鲁地理心中暗笑,面上却露出同情与了然之色:“原来如此。贫道就说,观杨翁面相,乃仁孝之人,为何府中却有此未安之气,原来是机缘未至。”
“机缘未至?”杨承宗忙问,“请道长明示。”
鲁地理捻须沉吟,故作高深:“非是吉穴难寻,而是良穴自有其主,时辰未到,强求反而不美。杨翁孝心感天动地,然老太公迟迟不得安寝,非但于阴灵不安,更于阳世子孙有碍啊。”他顿了顿,观察着杨承宗急切的神色,才慢悠悠道,“贫道方才观望贵村气象,见村后那一片山岗……似是叫作卧牛岗?那里地气颇为活跃,似有灵光隐现。若杨翁信得过贫道这微末之术,明日可否引贫道前往一观?或有所得,亦未可知。”
杨承宗此刻已对鲁地理信了七八分,尤其是那句“于阳世子孙有碍”,更是戳中他的心窝。他连忙道:“有劳道长!有劳道长!明日一早,杨某便亲自陪道长前往卧牛岗!”
当晚,杨承宗留鲁地理在府中用膳,安排的虽是家常菜肴,却也比寻常饭食.精致许多。席间,杨承宗又请教了些风水常识,鲁地理侃侃而谈,引经据典,听得杨承宗连连点头,心中希望重燃。
鲁地理却婉拒了留宿杨府的邀请,只说自己习惯清静,已租下村西小院。杨承宗不便强留,只好吩咐下人明日一早备好车马。
是夜,鲁地理回到那处僻静小院。院中久无人居,略显荒凉,但他毫不在意。关上门,他点燃油灯,从褡裢里取出罗盘、线坠等物,仔细擦拭,脸上再无白日的淡然,而是充满了兴奋与算计。
“潜龙吐珠……竟是潜龙吐珠……”他喃喃自语,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杨承宗啊杨承宗,你空守宝山而不自知,合该便宜了我鲁地理!此等大地,岂是你一乡绅所能消受?待我略施小计,窃了这天地造化,我鲁家后人,亦可位列朝堂,光宗耀祖!”
他仔细回想着卧牛岗的形势,谋划着明日如何说辞,如何测量,如何将那“潜龙吐珠”的吉穴,说成次一等的“金牛卧云”,又如何巧妙偏移穴口,既让杨家得些好处,不致很快败落引人怀疑,又能留下后门,方便自己日后“借运”。
想到妙处,他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