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2章 还是太单薄了(1 / 2)
孙哲文的这番话,为这次会议一锤定音。无论与会者内心是否同意,最终的决议都明确了由政府主导拆迁工作。会后,详细的《拆迁补偿安置标准》正式张贴公示,并通过开州电视台向全体市民进行了发布。
随着开州古城拆迁工作的正式启动,整个西城片区仿佛被投入了一颗石子,平静的水面下暗流汹涌。公示的补偿标准虽然白纸黑字写得清楚,但涉及到每家每户的具体利益,各种诉求和矛盾依然层出不穷。拆迁办公室的门槛几乎被踏破,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居民前来咨询、争辩,甚至哭闹。
孙哲文坚持政府主导拆迁的决定,虽然增加了行政成本和协调难度,但也确实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可能出现的强拆、压价等乱象。
他亲自坐镇,要求拆迁办的工作人员必须耐心接待每一位群众,详细解释政策,对于合理的个性化诉求,也要求特事特办,在政策框架内给予人性化解决。
然而,工作的推进依然步履维艰。利益的重新分配,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面对极少数漫天要价、试图通过拖延阻挠来获取远超政策标准利益的住户,孙哲文采取了截然不同的处理方式。
他并未妥协,也并未强行推进,而是果断下令:暂停与该户的一切谈判,并立即启动预案,要求规划局和设计单位着手研究修改局部规划方案,直接绕开该区域。
建木公司的项目负责人看着被修改得七零八落、显得支离破碎的规划图纸,头疼不已,多次向区政府提出强烈抗议和警告:“孙区长!规划是系统工程,如此随意更改规避,会导致整个古城风貌失去连贯性和整体性!最终建成的可能是一个不伦不类、缺乏灵魂的怪胎!这会严重影响项目的商业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
面对建木公司的焦虑和指责,孙哲文只是淡淡一笑,语气平静却不容置疑:“先按修改后的方案推进吧。效果如何,我们以观后效。”
“以拖待变”与“心理攻势”
在紧锣密鼓的拆迁工作告一段落后,拆迁办公室似乎进入了“静默期”,不再主动与那几户“钉子户”接触。随着大型施工机械陆续进场,开始在已腾空的区域进行土地平整和基础施工,巨大的轰鸣声和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与那几户孤零零矗立的房屋形成了鲜明对比。
原本还心存侥幸、指望靠拖延拿到更高补偿的住户,看到政府动真格且真的改变了规划,开始慌了神。
他们意识到,如果再不签约,可能真的会被彻底“剩下”,不仅拿不到预期的天价补偿,甚至可能连原有的标准补偿都错过,最终真正成为孤岛,价值尽失。于是,他们纷纷主动找到拆迁办,表示愿意按照原定标准签约,拿钱走人。
最后的“硬骨头”与“空间腾挪”的艺术
然而,最终仍有一户人家,像一颗顽石般死死钉在规划中的核心广场位置。无论工作组如何沟通,对方都坚决不搬,开口索要的千万赔偿更是直接吓退了所有谈判人员。
建木公司对此极为愤怒,再次向孙哲文施压,指责区政府效率低下,严重影响了整体工期和投资回报。
孙哲文面对压力,做出了一个出乎所有人意料的决定。他平静地对建木公司负责人说:“工程正常开工,不用等。就把那一户留下来,当作广场上的一个特殊‘景观’吧。”
随后,他亲自协调规划局和建木公司,在地图上圈出了另一块原本并未纳入首期拆迁范围的、但同样紧邻核心区的区域:“把这一块地整体纳入进来,进行整体设计和开发。用这块新增的面积,来弥补广场被占用的损失,总体开发体量应该足够保证你们的利益了吧?”
这一招“空间腾挪”,通过增量土地来化解存量矛盾,既保住了政策的严肃性,避免了天价补偿的恶劣先例,又确保了开发商的利益不受根本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