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黄精与巴戟天的结合(1 / 3)

加入书签

说来惭愧,我与黄精、巴戟天这两位“山中精灵”的缘分,竟始于一场令人后怕的疲惫。

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深秋,我刚过四十,事业家庭两头忙,像一根时刻紧绷的弦。最明显的感觉就是“电量”不足——早晨起床像穿了湿衣服,沉重乏力;工作中注意力难以集中,记性也变得不可靠;更难以启齿的是,腰膝总是酸软无力,下班上楼都觉吃力。夜里睡不沉,白天又畏寒,整个人像一台蓄电池老化、又充不进电的旧设备。

一位精于中医的朋友来看我,瞧了瞧我的舌苔(舌淡胖,有齿痕),又摸了摸脉,沉吟道:“你这是典型的脾肾两虚,精气耗损得太厉害了。光休息不够,得好好填补一下。”他随即写了两位药名:黄精、巴戟天。“去找些地道的来,炖汤、泡酒都行,坚持一段时间看看。”

我当时对着这两个陌生的名字,心里满是疑惑。黄精?巴戟天?听起来像武侠小说里的灵药。直到我开始深入了解并使用它们,才真正体会到,这看似朴实的草木根茎之中,蕴藏着何等惊人的滋养力量。

一、深藏不露的“山中精灵”:认识黄精与巴戟天

在中医的宝库里,黄精和巴戟天并称“补肾益精”的良配,但它们各自的禀性却独具特色。

1.黄精:大地滋养的“仙人余粮”

初次见到制黄精,其乌黑油润的外表并不起眼,但放入口中细嚼,那股甘甜厚实的滋味,会瞬间充盈口腔,滋润喉咙。

古人称黄精为“仙人余粮”,传说仙人在深山修炼时以此充饥延年。这传说背后,是黄精卓着的养生功效。它性平,味甘,归脾、肺、肾三经。它的核心能力在于“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这是一种非常平和的、多面手的滋补品。

·填补精髓:黄精的“补”,不是燥烈的,而是柔润的。它主要补充的是我们身体里的“阴液”和“精气”。对于像我这样因过度劳累、思虑而消耗过度的“阴精”,它就像一场温润的春雨,能缓缓渗入,滋养五脏的干旱。

·健脾益气:它不仅能直接补肾,还能通过强化脾胃(后天之本)来间接滋养肾精(先天之本)。脾虚导致的面黄肌瘦、乏力倦怠,黄精能通过补脾土来改善。

·润肺止咳:对于肺燥引起的干咳少痰,黄精的润泽之性也能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

可以说,黄精是一位温和的“补给队长”,它不温不火,润物无声,专注于为我们消耗一空的身体“蓄能充电”。

2.巴戟天:温阳强筋的“勇士之根”

巴戟天则与黄精的柔润不同,它带着一股温和的阳刚之气。它的根茎结实而富有韧性,外表看起来灰扑扑的,切开后内心却呈独特的紫蓝色。

它性微温,味辛、甘,专归肾经。它的使命非常明确——“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

·点燃命门之火:巴戟天最擅长的是温补肾阳。肾阳好比身体里的太阳,提供着温煦和动力。当肾阳不足时,就会出现像我那样的畏寒怕冷、精神萎靡、腰膝冷痛,以及男性功能减退等情况。巴戟天的“温”,不是烈火烹油,而是像冬日里的暖阳,温和而持久地补充命门之火,让身体重新温暖起来。

·强壮骨骼关节:“腰为肾之府”,肾主骨。肾精亏虚、肾阳不足,腰膝就会失去濡养和温煦,变得酸软无力,甚至疼痛。巴戟天通过补肾,能从根本上强健筋骨,让腰腿变得有力。

·驱逐寒湿:其辛散之性,还能祛除盘踞在筋骨经络间的风寒湿邪,对于因肾虚感受风寒湿引起的关节酸痛、活动不利有很好的改善作用。

所以,巴戟天就像一位沉稳的“动力源”,它不燥不烈,专攻于温暖我们的“发动机”(肾脏),并为我们疲软无力的筋骨“注入能量”。

二、天作之合:一阴一阳的养生智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