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半小时的指尖翻飞(1 / 3)

加入书签

墙上的挂钟“滴答”

响了两声,时针刚指向八点半,陆明哲的声音就从储藏室门外传来,带着刻意的催促:“苏小姐,这都快半小时了,你那摆件要是还没个雏形,就别硬撑了,省得等下拿不出手,让爷爷失望。”

苏晚手里的银柄剪刀刚剪完旗袍的下摆,闻言连头都没抬,指尖捏着蚕丝线,飞快地打了个“回针结”

——这种结能固定线头,还不会在丝绸上留下凸起的疙瘩,是张婆婆教她的老法子。

她瞥了眼挂钟,语气平静:“还有三分钟,陆叔急什么?”

陆时砚坐在旁边,顺手把装着金线的小竹篮推到她面前,眼底藏着笑意。

他刚才偷偷掐着时间,苏晚从裁剪到缝侧边,只用了二十二分钟,剩下的八分钟,足够她完成最后一道盘扣工序——他见过她在工作室赶工的样子,越是有人催促,她的手越稳。

陆老爷子站在箱子旁,手里捧着太奶奶的旧相册,闻言瞪了眼门外的陆明哲:“明哲!

你要是闲得慌,就去前院浇花,别在这儿打扰小晚!”

老爷子刚才亲眼看到苏晚用金线绣小红花,那针脚细得像蚕丝,比他见过的老绣娘还利落,心里早就认可了这个孙媳妇,哪容得陆明哲在旁边说风凉话。

陆明哲被怼得没声了,却没走,隔着门缝盯着苏晚的动作——他算准了半小时不够做个像样的摆件,只要苏晚拿不出成品,他就能在爷爷面前说她“只会吹牛”

,再趁机提明天的“抄袭”

黑料,让爷爷彻底嫌弃她。

苏晚没理会门外的小动作,拿起一小段深蓝色的暗金云纹锦,用银柄剪刀剪出个小小的“如意扣”

形状。

料子虽然脆,但她剪得极慢,每一刀都顺着纤维的纹理,边缘居然没再掉毛茬。

她把剪好的锦缎放在掌心,轻轻呵了口气——指尖的温度能让脆化的纤维稍微软化,等下绣金线时更不容易断裂。

“要我帮你扶着吗?”

陆时砚凑过来,看着她手里的如意扣。

锦缎只有拇指大小,苏晚的指尖又细,捏久了容易酸。

“不用,”

苏晚笑着摇摇头,拿起一根细金线,穿过老银针的针鼻,“你帮我盯着点挂钟,还有一分钟的时候提醒我。”

她说话时,金线已经在如意扣上绣出了半圈纹路,针脚密得像鱼鳞,每一针都刚好压住上一针的一半,看不出接头的痕迹。

陆老爷子凑过来,眼睛越睁越大。

他年轻时见太奶奶绣过盘扣,太奶奶绣一个如意扣要十分钟,可苏晚的指尖翻飞,不过二十秒,就绣完了一圈金线,而且纹路比太奶奶当年的还要精致——金线在深蓝色的锦缎上闪着微光,像藏在云里的星星,刚好和旗袍的立领呼应。

“好手法!”

老爷子忍不住低呼一声,“这是‘叠金绣’吧?我以为这种针法早就失传了,没想到你居然会!”

苏晚手里的针顿了顿,笑着点头:“是张婆婆教我的,她说这是民国时期织锦匠人常用的针法,能让金线更服帖。”

她说话时,指尖没停,又换了根浅粉色的丝线,在如意扣的中心绣了个小小的“寿”

字——太奶奶的照片里,旗袍的盘扣上就有个寿字,她特意照着绣的。

墙上的挂钟“滴答”

响了一声,陆时砚轻声提醒:“还有一分钟。”

苏晚应了声,加快了手里的动作。

她把绣好的如意扣放在旗袍的领口处,用蚕丝线轻轻固定,又拿起一根金线,在扣眼周围绣了圈小花边。

金线刚绣完最后一针,挂钟的时针正好指向八点半,半小时分秒不差。

“成了!”

苏晚举起旗袍摆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