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6章 布会的倒计时牌(1 / 2)

加入书签

“这木头真是从静安寺那边拆迁的老房子里找的?”

张姐伸手摸着牌面上的木纹,指腹陷进一道深沟里,“你看这刀刻的痕迹,像是以前挂灯笼留下的。”

苏晚跳下来,拍掉手上的木屑:“拆迁队说这是民国时期的商铺房梁,上面还能隐约看到‘胡记布庄’的字样。”

她指着牌面右侧,那里被砂纸打磨得稍浅,果然有几个模糊的阴刻字,“正好跟我们的‘城市印记’呼应。”

黑板嵌在木头中央,边缘用铜条包了边,像老教室里的板书板。

苏晚拿起半截白色粉笔,在黑板右上角写下“距布会开幕:7天”

,笔锋带着点随意的倾斜,最后一笔微微上扬,像个调皮的笑脸。

“第一个回忆该写什么?”

小陈举着粉笔,有点紧张地搓着手,“要不写‘小时候总偷穿奶奶的盘扣衫’?”

“我来写第一个吧。”

苏晚接过粉笔,在黑板中央写下:“1998年,3路电车最后一次驶过愚园路,轨道边的梧桐树影落在车窗上,像流动的画。”

字迹刚劲有力,却在“画”

字的最后一笔拖了个小尾巴,像片飘落的叶子。

没过多久,黑板就热闹起来。

财务室的老王写下“弄堂口的修鞋摊,钉子总敲得叮当响”

;前台小妹画了个简笔画的蝴蝶酥,旁边写着“陈瑶家的黄油香能飘三条街”

;连平时严肃的保安大叔都留下一行字:“雨夜收摊的报亭老板,总多给我一份晚报。”

陆时砚路过时,走廊里已经围了不少人。

他站在人群外,目光落在苏晚写的那行字上,又扫过那些密密麻麻的回忆,指尖在口袋里轻轻摩挲着那个电车铃铛。

等人群散去,他拿起支蓝色粉笔,在黑板最下方写下:“电车绣片的银线,在阳光下会变成流动的星河。”

粉笔灰落在他的西装袖口,像撒了把细雪。

他没擦,转身时恰好撞见苏晚,两人目光相撞,他耳尖微热,低声道:“倒计时牌……很有意义。”

“你看得懂银线变星河?”

苏晚挑眉,那是她藏在设计里的小秘密——银线在特定角度的光线下,会折射出细碎的光斑,像老电车上的星星。

“猜的。”

陆时砚的视线滑过她沾着粉笔灰的指尖,“秦峰说,打版房在给模特做最后调整,要不要去看看?”

苏晚跟着他往样衣间走,路过倒计时牌时,现黑板旁多了个小木盒,里面放着各色粉笔,还有块老式板擦,布面上绣着朵小小的艾草花,是王师傅的手艺。

“连板擦都有故事。”

她笑着拿起板擦,绒毛蹭过掌心,像抚摸着陈年的时光。

样衣间里,模特们正在试穿加单款。

小林穿着“报亭款”

衬衫,领口故意歪着,手里拎着个蓝布包装袋,里面露出半截老面调料包,走起来带起一阵艾草香。

“苏总监,你看这样是不是更像下班回家的样子?”

她转了个圈,衬衫下摆扫过地面,像风吹过弄堂。

“再加个动作。”

苏晚拿起手机录像,“路过报亭时,停一下,摸一摸绣着的橘子汽水瓶,就像真的想买一瓶。”

小李穿着“梧桐叶”

连衣裙,裙摆处的叶子绣片用了深浅不一的绿线,走动时像有风吹过树梢。

“我奶奶说,以前的连衣裙都要配布鞋。”

她换上双千层底布鞋,踩在地板上几乎没声音,“这样是不是更像小时候跟着妈妈去菜场?”

陆时砚靠在门框上,看着苏晚给模特们调整细节:让阿雅把风衣的腰带松半寸,“像赶时间没系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