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包装袋上的温度(2 / 2)

加入书签

“太妙了!”

苏晚抚过字迹,油墨的质感还残留在布纹里,“用这种布做限量版包装袋,顾客打开时,就像收到从过去寄来的包裹。”

刘经理看着成本单上的数字,这次没再反对,反而在旁边添了行字:“限量版1oo个,溢价2o仍可接受”

“我妈要是看到这种面粉袋,怕是要哭出来。”

他挠挠头,“她总说当年凭票买面粉,袋子舍不得扔,洗干净了能做床单。”

傍晚时,第一批包装袋缝好了。

蓝布袋子立在桌上,像排小灯笼,袋口的麻花绳垂着蓝布穗,内侧的布标在光下泛着柔光。

苏晚拿起一个,往里面塞了件“电车款”

外套,再放进小包老面调料和感谢卡——卡片上印着王师傅手绣的电车图案,背面用钢笔写着:“这件衣服上的每道针脚,都藏着个老故事,等你来听。”

“得再加点温度。”

她忽然想起什么,从抽屉里翻出盒艾草香包,是王师傅按方子做的,“每个袋子里放一个,顾客打开时,先闻到草木香,像推开老房子的门。”

正忙着,陆时砚来张照片:他办公室的茶几上,摆着个蓝布袋子,里面露出半截他那件“老板定制款”

外套,袋口的布穗垂在黑胡桃木桌面上,像抹跳脱的蓝。

配文:“提前体验了包装袋,比我所有奢侈品礼盒都有分量。”

苏晚笑着回复:“那是,这袋子能装下两斤面粉,还能装下三十年的回忆。”

夜幕降临时,仓库里的灯还亮着。

女工们的笑声混着缝纫机的咔嗒声,像支温暖的夜曲。

苏晚站在堆成小山的包装袋前,忽然觉得这些蓝布袋子像群会呼吸的生物,里面装着的不只是衣服,还有老上海的风、弄堂里的笑、灶台边的香,以及无数双巧手缝进去的心意。

“苏总监,布会的物料清单送来了。”

小陈抱着文件夹跑进来,指着其中一页,“策划部说要做个倒计时牌,摆在公司大厅,你看看用什么设计风格?”

苏晚看着包装袋上的手绣字,忽然有了主意:“用老木头做底座,上面嵌块黑板,每天让路过的员工写一句跟‘城市印记’有关的回忆——比如‘1995年,我在3路车上捡到过一块梅花牌手表’,或者‘外婆总用蓝布袋子装炒货’。”

她拿起个包装袋,往里面放了张刚写好的感谢卡,上面画着个简笔画的笑脸。

“这样,等到布会那天,倒计时牌上的回忆,就能装满整个蓝布袋子了。”

仓库外的路灯亮了,把蓝布袋子的影子投在墙上,像排歪歪扭扭的小房子。

苏晚摸了摸袋口的十字结,忽然想起母亲说的,好的物件都有灵性,能记住人的温度。

这些包装袋或许不会被精心收藏,但总会在某个寻常的午后,被人从柜子里翻出来,装些买菜的零钱、孩子的玩具,或者刚出炉的蝴蝶酥,在生活里继续热光。

她拿起手机,给陆时砚了张包装袋的照片,配文:“明天送你个限量版,装你的老电车铃铛正好。”

很快收到回复,只有个笑脸表情,后面跟着句:“秦峰说,仓库的蓝布还够做一百个,要不要给布会嘉宾每人准备一个?”

苏晚看着屏幕笑了。

原来有些温暖从不需要刻意强调,就像这蓝布袋子上的针脚,密密麻麻,却藏得妥帖,只在有人需要时,轻轻露出点线头,让人想起这世间所有值得珍惜的琐碎与深情。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