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陈瑶的“内部预定”(1 / 2)

加入书签

陈瑶的甜品店“瑶光小筑”里飘着刚出炉的蝴蝶酥香气,焦糖色的酥皮在玻璃柜里泛着油光,像撒了层碎金。

“瑶姐,这衣服挂这儿真招客!”店员小林一边往玻璃柜里补蝴蝶酥,一边朝陈瑶挤眼睛,“刚才张阿姨来看见,非说这电车绣片跟她年轻时坐过的绿皮车一模一样,缠着我问在哪儿买呢。”

陈瑶正趴在收银台后统计订单,闻言扬了扬手里的平板电脑:“何止张阿姨?老周叔预定了两件,说要给儿子当毕业礼物;街口花店的莉莉订了三件,说是要拍复古风写真;就连隔壁律所的王律师都来问,能不能订件绣着老钢笔的衬衫,说开庭穿特有气场。”

她点开一个Excel表格,密密麻麻的预定信息占满了屏幕,备注栏里写着各种特殊要求——“要跟瑶姐身上那件一样的线头”“铜扣声音响一点的”“老报纸绣片要1990年以后的”。

“你这哪是内部预定,简直是私人定制了。”苏晚的声音从门口传来,手里还拎着个纸袋,里面装着刚从打版房取来的样衣,“王师傅特意赶制的‘报亭款’,你看看合不合莉莉的口味。”

陈瑶眼睛一亮,抢过纸袋翻出衬衫。胸前的报亭绣片用了深浅不一的灰色线,窗台上还绣着半瓶褪色的橘子汽水,针脚里故意留了点空隙,像被雨水泡过的痕迹。“绝了!”她把衬衫往身上一披,对着柜台的镜子转了个圈,“就冲这细节,我再追加二十件!”

“别胡闹,首批就五百件,你这儿都订了八十多件了。”苏晚无奈地夺过衬衫,小心地叠好,“留给其他顾客点机会。”

“我这是帮你拓展客源。”陈瑶拽着她往靠窗的座位走,指着窗外排队的人群,“看见没?一半是来买蝴蝶酥的,一半是来看样衣的。刚才还有个小红书博主,说要给衣服拍组‘申城老味道’写真,自带流量那种。”

正说着,玻璃门被推开,进来个推着婴儿车的老太太,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径直走到展示架前,盯着那件靛蓝色外套看了半天。“小姑娘,这衣服上的电车……是3路吧?”老太太的声音有些发颤,“我年轻时在静安寺上班,天天坐3路电车,轨道边的梧桐树跟你这绣的一模一样。”

陈瑶立刻迎上去,扶着老太太坐下:“张阿姨您真有眼光!这就是照着3路电车绣的,连掉漆的地方都还原了。苏晚,快给张阿姨讲讲那绣片的故事。”

苏晚拿起外套,指着电车轨道上的锈迹斑:“这些褐色的斑点,是用草木灰调的染料,像极了老电车下雨天驶过轨道的样子。张阿姨您摸摸这布料,是特意找的粗棉纱,跟当年电车座椅的布料手感差不多。”

老太太的手指轻轻拂过绣片,眼眶慢慢红了:“多少年没见过这样的衣服了……现在的年轻人都穿得花里胡哨,哪还有人记得这些老物件。”她抬头看向陈瑶,“小姑娘,这衣服我订两件,一件给我家老头子,他以前是3路电车的司机,退休后总念叨当年的事。”

陈瑶赶紧让小林登记,又塞给老太太一盒刚出炉的杏仁饼:“您拿着尝尝,算我送的。等衣服到了,我亲自给您送家里去,让大爷也看看是不是当年那股子味儿。”

老太太走后,苏晚看着表格上不断增加的预定数,心里有些发慌:“瑶瑶,你这预定也太火爆了,万一生产跟不上怎么办?”

“跟不上就加单啊,多大点事。”陈瑶拍着胸脯,“我跟车间的刘经理打过招呼了,优先保证我这儿的订单。再说了,我这都是实打实的需求,比那些盲目跟风的预售靠谱多了。”她忽然凑近苏晚,压低声音,“说真的,你跟陆总进展咋样了?他昨天送青团来的时候,看你的眼神都快拉丝了,我店里的小姑娘们都在猜你们啥时候官宣。”

苏晚的脸颊微微发烫,嗔道:“别瞎说,我们就是普通朋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