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8章 海洋科考船(1 / 2)

加入书签

次日下午三点,柳钢防程市分公司的会议室里,上演着跟前一天相似的场景。

当柳钢的李总看完数据,特别是“硫含量003”

时,直接让采购部当场拟定合同:

“我们刚上了新的冷轧线,就缺这种低硫矿。

你们能供多少?我们每个月能消化80万吨。”

“不好意思,李总,我们现在的供货能力现在还达不到这么大的量,不过我们会尽快协调产能。”

“那就先订30万吨月,长期合作!”

当陈明把签好的合同结果告诉王铭洋后,他马上告知李泉,让对方想办法尽快加大矿石的产量和冶金车间的产能。

搞定铁矿石的事情后,陈明接连两天在安州港视察。

他站在中控室的大屏幕前,看着振华港务码头的实时数据。

最近三个月,升级后的智能码头的装卸效率提升40,事故率下降至零,还被评为“国家级智能化示范港口”

振华港务的码头,已经实现智能化和自动化,工场内实现了无人化操作。

工作的高效率和安全性遥遥领先于同行,多次被评为国家高科技企业的典范,市里和省里乃至国家级的长官多次率队来视察,上过的媒体不知凡几。

签完合同一周后,远在万里之外的安州港,满载物资的“振华3号”

货轮正缓缓驶离码头,驶往夏岛。

在那里,它把物资卸完后,会将铁矿石运回来。

自从科研大模型接入科研系统后,利用人工智能,实验室所有研究项目进展几乎可以用一日千里来形容。

这不,新一代固体电池已经做出样品并开始测试了。

新的固体电池g2,能量密度比上一代提高百分之50,从500瓦时每千克变成750瓦时每千克,自杀式无人机用的一次性电池,也相应的提高到了0瓦时,能飞到250公里以外的地方攻击目标,大大提高了作战能力。

固定翼无人飞机用的引擎,在乌可兰技术人员的帮助下,结合人工智能辅助,其仿造和小型化之路也比较顺畅。

只不过航空煤油供应这块,只能靠从外面进口来解决,这是不利的因素。

今天,天气晴朗,碧空万里无云,夏岛海域的海水如同往日一般纯粹湛蓝。

这里属于夏岛北部海域,离陆地两千米开外的地方,一艘六十多米长的科考船正领着六艘小型潜水器进行海底地质研究。

这艘被命名为夏海研一号的科考船是夏岛造船自己生产的,因为时间仓促和经验不足,所以还存在着些许不足的地方,但已能够满足夏岛目前浅水区域地质勘探研究的要求。

毕竟实践出真知嘛,一回生,二回熟,在使用中现不足,再加以改进就好。

想当初,秉着交学费的原则,王铭洋在看到夏岛实验室地质研究部门赵矿跟刘夏李松三人联合署名提交上来的报告后,大手一挥,毫不犹豫的就下达指示给造船厂,让他们“参考”

国内外的海洋科考船设计,造一艘自己的考察船,随同指令下来的还有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

当时,从国内振华被派往夏岛负责夏岛船厂的苏铭看到自己老板给的指示,当场就傻了眼,心里忍不住吐槽王铭洋的这个计划步子迈得太大。

虽然老大你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都很强,可以带着大家,但这个海洋科考船,这么高大上的东西,咱老苏和手底下的人见都没见过,怎么搞?

“刘总工,你对王总的这个指示怎么看?这海洋科考船可跟我们以往造的东西相差太远了,厂里没这个实力啊。”

“我们先把厂里的技术骨干召集过来讨论讨论看看?不管行不行,我们都要拿个依据出来啊,要不然去找王总汇报时也没个依据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