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风不推门是影在拧锁(2 / 3)

加入书签

住呼吸,心中翻江倒海。

他终于明白,村里人传说守护村庄的岳山之灵,它并不会亲自来为你开门,它只是让这扇门、这把锁,记起应该如何为它自己打开。

村东头,新妇正在灯下赶制一件嫁衣,银针在红绸上穿梭,如游龙戏水。

忽然,她感觉眼前的光线一变,原本跳动的灯芯竟自己矮了下去,可屋内的光亮非但没有减弱,反而变得更加明亮、柔和。

她惊异地抬起头,视线投向墙壁。

只见跳动的灯影旁,不知何时多出了一个模糊的轮廓,像是一位佝偻着背的盲眼老妪。

那影中人手里似乎拿着一把小小的剪刀,正对着灯芯的方向,做出裁剪的动作,剪下的却不是灯芯,而是一段段无形的、只有在光影中才能窥见的丝线。

新妇没有尖叫,心中反而涌起一阵莫名的亲切。

她认得那个轮廓,那是早已逝去的村中第一琴师,玄音。

她默默起身,从床头的瓦罐里取出几根晒干的银光草根,放入清水中浸泡片刻,然后走到灯下,用手指蘸着草根水,对着灯焰的方向轻轻弹洒。

刹那间,灯焰“噗噗噗”

地连续跳动了七下,光华大盛。

墙上的盲妪轮廓缓缓转过身,仿佛对着她微微点了点头,随即融入灯影,消失不见。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第二天,村里竟有七户同样以织布为生的妇人,都说自己昨夜见到了灯影剪芯的奇景,也都不约而同地用银光草根祭了灯。

当天夜里,村中学堂里那盏被称为“心灯”

的古老油灯,竟无火自明,光华亮如白昼,将一卷失传已久的《叩石》古调曲谱,清晰地投射在了对面的白墙之上。

新妇站在学堂外,遥望着那光芒,心中了然。

玄音的指尖,其实从未离开过这个世界的灯芯。

与此同时,寄宿在学堂的异邦学者弟子正在夜读。

他忽然现,老师留在书架上的一只空碗,竟自己漂浮了起来,悬在半空中。

碗底凝结出一颗晶莹的露珠,但那露珠并未下坠,反而如拥有生命般,违反常理地向上逆流,沿着书架上一本残破的古籍书脊缓缓爬行,留下一道湿润的痕迹,如同无形的手指划过。

弟子大骇,连忙凑上前去,举着烛火跟随那露珠的轨迹。

他震惊地看到,那颗露珠竟在一部名为《归途论》的残卷封面上,写下了三个古篆字:问即答。

字迹形成的一瞬间,便化作一缕水汽蒸,那只空碗也“当”

的一声落回原位。

第二天,弟子没有将此事告诉任何人,只是默默地将那本《归途论》残卷放在了学堂中央的讲桌上,没有上锁,任人翻阅。

一群顽童跑进学堂,好奇地翻开了书卷。

他们惊奇地现,书上的字迹仿佛在微微光。

当一个最年幼的孩子指着其中一句,奶声奶气地读出“何为归?”

时,书架上那只空碗里,忽然响起一声清脆的回响,宛如有人在碗壁上轻轻叩击了一下。

弟子心中豁然开朗。

他知道了,思想的锁,从来都只能由疑问自己打开。

聋儿在村口巡视,他看见了那七户织妇家门槛上的空碗,碗口齐齐朝外,在晨光中如同七张无声的嘴唇。

他心有所感,从怀中取出一枚陶制的哨子。

他没有吹响它,而是蹲下身,按照记忆中《叩石》调谱的节拍,用哨子在村口的石板路上,轻轻叩击。

哨音未出,地面却起了风。

那风仿佛受到指引,精准地卷起了小女孩旧居门槛上那只碗里,最后一粒微不可见的土尘,呼啸着飞向学堂。

土尘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