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小麻雀飞走了(1 / 4)

加入书签

王尚书看妹妹的想法如此偏激,只剩摇头叹息,这真是,不刮春风,莫望秋雨。

这几年,王善一扶持兄长,关爱侄辈,对外祖一家也甚是挂念。

对近在咫尺的亲生父母,却很少提及,更没想着要见他们,或是给他们什么大好处,他们占点小便宜,妹妹倒不大理会。

长孙夫人没事的时候会领人来青衣君祠看看花,逗逗鸟,顺便给青衣君上一炷香。

长孙夫人领着人来的时候,王善一总是退避三舍,不愿相见。

王院长平常都在百里之外的千阳当职,偶尔回都城,也是忙着呼朋招友的消遣,很少来青衣君祠。

他的朋友听说青衣君祠的牡丹冠绝天下,又有许多珍禽异兽,一直闹着要来,王院长才纡尊降贵的来过一趟。

那一趟不白来,搬走了几十盆上佳牡丹,要了四只鸽子,一对翠皮小鹦鹉,却不肯给钱。

有利可图,王院长总算记起来青衣君是他的女儿了,亲爹拿姑娘点东西还给什么钱?老院长观赏过奇花异草和珍禽异兽之后,起过霸占青衣君祠的心思。

还是同行的人中有懂事的,劝他:“王院长,这养花养鸟不是一般人能干的活儿,暂时别动,喜欢哪些东西只管来拿。

您手下又没有这样的能人,接手后花养残了,鸟养死了,岂不是叫人看笑话?”

后来叫王善先知道了,直接跟他娘告状,长孙夫人把王院长狠狠骂了一通。

青衣君祠还把王院长那些人列为拒绝往来户,不许入内,也不卖东西给他们。

王家内况今非昔比,王院长干不过彪悍的夫人和不善的前任儿子,只能在背后跳脚,咒骂几句。

王善先想着王院长夫妻对唯一的嫡女一直都是那种态度,难怪王善一怨恨他们。

他又无奈,时光永不会倒流,孩子年少无能之时,正是需要庇护和关爱的时候,你们对孩子自私冷漠、刻薄寡恩。

等他们不需要你们了,你便把心掏出来给孩子,人家还嫌腥呢。

不光自家是这种情况,便是光风霁月的吴王殿下,提起皇贵妃娘娘,也是一脸不耐烦。

王尚书在妹妹这里喝了茶,吃了果子点心,起身回走时。

王善一悠悠地开口:“桃李满天下,春晖遍四方。”

王尚书脚步一顿,这原是在赞扬本朝的一位宰相狄公,人皆称他博学多才,会培养人;更赞他心胸广阔,不拘一格推荐人才。

后世引喻为,师长如狄公一般有成就,培养推荐的人才众多。

妹妹的意思,莫不是在千阳山种桃李,这个确实好。

春观花,秋摘果,正是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关键是寓意好,很应景,产量还高,不耽误收益。

王尚书想起来又讲了一件事:每年大年夜在宫里有大宴,群臣陪皇帝跨年,观傩戏,放焰火。

为了怀柔百姓,体现君恩,还从民间请了几个百岁老人做代表。

史贤妃借机敛财是一回事,这人确实能干,把宫里打理的井井有条。

过年的事情,由她一手安排,又热闹又不忙乱。

宫宴上,皇帝很高兴,对群臣道:“诸位爱卿,各位寿星,又是一年,这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朕的命不错,当然,这里边也有众位的功劳,还有镇守在边关的将士们,辛苦劳作的百姓们,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今晚,咱们痛快地举杯,共贺太平盛世。”

下面众臣无不奉承,齐赞陛下英明仁义。

有人还想,史贤妃在宫里挺好的,把宫务管理的很好。

也不怂恿皇帝选美,今年秋季,捡着年龄大的宫人,又放出一批来,减轻了宫里的花费。

这宫宴也办得好,菜品丰富。

<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