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吴王妃下葬西凤陵(2 / 4)
山石,加宽一些,有的地方太险,加了护栏,现在好走多了。
此时正是夏季,可这山上因为植被茂密,山势又好,并不炎热。
只不过,夏日上山人体做功,还是免不了汗流浃背,吴王手里摇着折扇,后面有人给他拿着茶壶、水杯、毛巾之类的。
林家人面色沉重,满头是汗也不敢说话,时不时用衣袖抹一下额头的汗。
到了西凤台前,见平台与山之间相连的地方凿得溜平,如同神道。
石道两边对称摆了六对石雕,半人多高,细看原来是十二生肖。
这样挺好的,起护卫作用,看着还气派,礼部来查看,也不算越制。
石兽之后就是大牌坊,盖得十分气派,上面雕刻了西凤陵三个字,用的是隶书款。
进了牌坊,才是大门,门前有一对大石雕,却是一对狮子,左边的狮子脚下踏着一个绣球,右边的狮子脚下踩着一只小狮。
大门敞开,上面也有题字,是草书凤舞九天四个字,门两侧又雕刻一副正楷对联:青山映牡丹芳容犹在,翠柏栖凤凰母恩似海,落款是广平题写的。
进去就是一个大花坛,里面种了上百棵牡丹花,不过,这时节牡丹花早开过了,到明年春天应该花团锦簇。
花坛后面,是三间享堂,庄严肃穆,正门外边种了两株圆柏,还在滴灌缓苗,匾额处还是空白。
进到左侧配殿,里面是书房布置,有柏木大书架,花梨木大书案,书案上还设了文房四宝,各种画具。
吴王叹口气,取了纸笔,写下匾额内容“西凤飞升”
,广平含泪接过,王雷给郡主拭泪,准备安排人装裱好了收藏,再找能工巧匠按字用双钩填墨法雕刻上去。
众人再进右边配殿,是起居室和卧室,按王妃生前的喜好布置的,将她使用过的一些常用物品也摆进来了。
吴王觉得陵寝建设很完善了,定了个好日子,五月十六,给吴王妃安陵。
夏日最怕什么,就是暑热,上山那天阴沉沉的,凉风习习,体感舒适,也是难得了。
毕竟是亲王妃的入葬仪式,有礼部官员陪同,专门的司仪负责程序。
广平郡主抱了王妃的灵牌走在棺木前头,王雷扶着郡主,心疼未婚妻,怕她中暑,不时用湿帕子给她擦脸。
王霆领着八八数的六十四个壮汉,抬着沉重的棺木在后面跟着。
再后面,一众人跟着棺木上了山,山上顿时热闹起来。
小白先生领着人拿了香烛、供品、明器之类的,长长一条队伍。
请了一帮和尚和道士,念着经文,加上吴王的妻妾儿女们,还有王妃的娘家人,这些人或真心或假意的哭声,还有放炮的,吹打乐器的,闹闹哄哄的。
洪先生和刘先生负责工程,清晨太阳未升,就在腰坑里填上九十九个金币,提前设了畜力吊车和滑轮组,然后下五寸厚的椁板,得把椁室先弄好,留出正中棺材的位置。
椁室周围格出五个边箱,安置明白了,就等王妃的棺木下葬。
此时,人们的观念还是视死如视生,生前的用度,死后也要享受。
司仪在享堂把王妃的灵牌安放好,献上祭品,烧了香烛,念了祭文。
众人举哀,哭声一片。
司仪指挥着一众人,把明器和陪葬品按顺序和位置放到椁室的几个边厢里。
礼部来的官员上前看了,写了手续,证明所有东西都符合规制。
到了吉时,用滑轮吊起王妃的棺木慢慢放入椁室正中,众人纷纷把手中的灵幡、铜钱、小银珠之类的洒向棺椁的缝隙,礼官慢慢覆上荒帷。
然后,在洪先生和刘先生的指挥下,用吊绳把一块块编好号的沉重椁板,慢慢地盖上,排列整齐。
广平郡主哭得死去活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