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建北山村(1 / 4)
暗卫们每人领了两套衣裳,一套日常用品。
大家没什么讲究,坐在铺上,吃得满嘴流油,喝着久违的美酒,心里十分感激王大人的仁义。
只有年龄稍长的邓一和心里明白,这世上,哪有真正仁义的人?特别是他们这种暗卫,之前为主人做了多少坏事,不遭人恨就不错了。
王大人此举,只怕是有什么心思,到这般天地,也没啥可怕的。
王善先等他们酒足饭饱,才开口:“本官今日前来,是想用你们。
本官许诺三件事,一是在两年内给诸位每人盖一栋宅子,二是在三年内帮各位娶妻成家,三是跟本官做事,月俸五贯钱,逢年过节,另外加赏。”
这些人一听就来了精神,这比跟着太后强多了。
之前太后在时,在皇宫后面的修真坊有一个五进的大宅叫邓氏园,安置着百来名暗卫。
邓一和是年龄最大的,暗卫们的名字中都按数字排行,邓百青是最小的。
太后每三个月赐下来六千贯钱,维持邓氏园的运转。
如果有任务差遣,会加活动经费和路费,事成之后会论功行赏。
因为人多,这些钱除了衣食住行的费用,根本分不到多少余钱,全指着出任务,赚点辛苦钱和卖命钱。
看不到前途,也不敢成家立业,就是过一天少两晌。
到现在,就剩下三十个人了,邓府里留置有十人,分别是卅五、圩九、圆心、圆六、圆九、进六、进七、进九、枯三、杹四。
去天竺这伙人,剩下的恰是从一到二十,分别叫一和、二承、三楼、四贵、五强、六顺、七巧、八家、九寿、十全、其他就是数字,十一到廿。
邓一和有些犹豫,这条件很优厚了,不过,王大人想让他们干什么?王善先道:“本官内人的嫁妆中有一处山庄,就在离都城三百里外庆州安化县小北山山脚下。
这几年,我陆陆续续把小北山买了下来,在山上种满了果树。
山下种了一些庄稼,养了一些家禽家畜,收成都不错。
需要找几个武艺高强的人看看场子,我看你们兄弟特别合适。
我准备在小北山山脚下建一处村子,全盖成四合院形制的宅子,给诸位和几个庄头,还有一些高级技工来居住。”
邓一和听了就问:“王大人,此话当真?”
王善先道:“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邓十六问:“王大人,您不是外人,知道我等的底细,都是孤儿,之前是太后的暗卫,明面上没有身份,如今我们跟了您,算是奴隶还是庄丁?”
王善先一拍脑袋:“瞧我这个脑子,可不是嘛,得给你们办一个身份。
我亲爹写了断亲书,族里把我过继给王家神童为嗣子,一个人实在是孤单。
这样,我回头花点钱,找找人,要是能办成,都算做是我的兄弟。
不过,你们得改改姓,姓王好不好?”
邓九寿突然问:“王家神童,可是王子安大人?小人读过他的《登泰山》,很有想象力。
文中说,登泰山一览天下,踏银河俯瞰宇内。”
王善先笑道:“正是,家父是有几篇大作,我也拜读过。
家父还精通术算、骑射,会看天相,识地理,懂奇门遁甲之术,都说他不是落水而亡,而是羽化成仙。”
邓一和道:“姓啥都可以,只要能安稳过日子,也就知足了。”
王善先私下去找户部裴侍郎办理,裴侍郎不敢应,王子安虽然早逝,那可是当初的探花郎,很得先帝宠爱,多次感叹他二十五岁就英年早逝。
王善先过继,是王氏宗族做主,没啥可说的。
现在,平白多出几个王氏兄弟,这不是扯淡吗?后来,王善先跟邓一和他们商量,只能花了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