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楚王没了(2 / 4)

加入书签

p>

不过,开店不能光靠亲戚接济,自己要寻找稳定的货源,培养后继的技工,引导消费者的兴趣。

王侍郎听了妹妹说得话,心里很是赞同。

金银好办,只要给够手续费,不舍银号的金银质量好,且不限数。

珍珠可以从江南李家订购,他们家掌握了人工养殖珍珠的技术,已经历经好几代人,成珠率高,珍珠品质好,价格还公道。

自从王雪的珠宝店开张,神通广大的李家也在关注这家,王侍郎出面一说,李家当家人很痛快地答应了,双方签了供货合同。

宝石之类的,西北方向由袁家四郎负责,西南方向的原料由长孙三舅父负责,东南方向的由外祖父负责,按价结算,运费另付。

珠宝店上了正轨,王侍郎放了心,又开始忙了,小北山那边早就开始收秋了。

今年种植和养殖的东西比去年规模大多了,种类也多,数量也多。

安排了比往年更多的人,还是累得半死,秋收才完成,结算了工钱。

地窖里番薯堆成了山,地面上番茄叶和藤蔓也晒干了当饲料。

棚圈里,鸡、鸭、鹅、猪、羊都肥嘟嘟的,是个丰收年。

嫁接的果苗大多数成了,还补接了几次,长势喜人。

不过今年头一年,挂的果子个头小,数量少,卖是不行的,挑拣些好的给农户当福利,不好的就当饲料吧。

又安排松地,多上粪肥,种下一季冬小麦。

今年小北山出产的东西,没有全部给老胡经销了。

因为袁娘子太能干,既然来了都城,除了把雪儿的珠宝店经管起来,自己还在宣阳坊开了一家丝织品店,取名彩霞阁,不但经营江南的丝绸,还经营西北道过来的染色丝线和彩缬织物,生意还不错。

袁大人一看女儿有心做生意,就把自己在都城的货栈让她接手了。

安西货栈什么都能批,小北山庄园出产的产品质量又非常好,王侍郎也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嘛,自然是紧着自家亲戚优先。

当然,与老胡也是商业朋友,也会给他一部分,做事留一线,日后好相见。

王大人着实了笔大财,他心情十分好。

作为对比,二皇子府就是凄凄惨惨了,二皇子已经昏迷多日了,用了什么药也不见好。

皇后几乎要疯,见太后心如铁石,不肯舍药,只好转向苦求皇帝。

皇帝与太后不同,这是他亲生儿子,心里还是有一丝舍不得。

亲自去见太后,跪求几粒秘药,太后虽然为难,到底是皇帝出面相求,还是给了。

太医们用尽办法,把秘药稀释成汁,给二皇子灌进去。

午后,二皇子真得清醒了,他面色黄白,没有一丝血色,嘴歪眼斜,四肢僵硬,中风症状极为明显。

他想说什么,可是除流口水,那模糊细弱的声音,谁也听不清楚。

帝后闻讯,出宫前来探望,至尊夫妻看自家儿子这个样子,心情非常难过。

皇后有些控制不住,泪如雨下,心中恨透了太后,要是老太太早点舍药,儿子肯定会好。

错过最佳时期,眼看是不行了,自己什么法子都没有。

想着,跪到皇帝面前:“陛下,楚王这是回光返照,撑不了多久,他的心愿当母亲的知道,臣妾求您了,就封他为太子吧。”

皇帝愣了一下,心里百感交集,对这个嫡出儿子,他有些不知所措。

按祖宗规制,只要他身体好,就该当太子。

可是天意弄人,这个身体,实在担不起这江山。

可是皇后的心思他知道,在宫里熬油似的几十年,就怕她的地位不稳,就怕别的皇子登基,对她不好。

楚王的心思他也明白,到了现在,什么江山社稷,什么父母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