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前人种树后人得果(2 / 4)

加入书签

熬油似的这么多年,好容易盼得他金榜题名,做到了四品官,凭什么跟他和离?应该死死抓住他,赶紧生下嫡子,做稳官家夫人的位置才对。”

韩五娘愣愣地道:“当初让我嫁人,明知道姚家条件不行,寡母无能,长兄长姐自私,姚方崇不善经营,只会死读书。

女儿不愿意这门亲事,你们强逼着让嫁给他,真的是为我好吗?父母心里有什么算计,大家都清楚。

如今,出了这样的事,弘农杨氏的势力在那里摆着,我们胳膊怎能拧过大腿去?女儿不能生育,费了多大劲,花了不少钱,也没有一儿半女,这就是事实。

姚方崇有才无德,他生了外心,要去攀高枝儿,我要是强留在他身边,能有什么好?如今这般,客客气气地和离,给对方留一线,不是最好的结局吗?”

说罢,委屈地哭起来。

说实在的,这些年没少跟姚方崇吵闹,气得再狠,也没掉过一滴泪。

亲娘这样不理解,不管自家女儿死活,只算计家族利益,让她突然悲从中来,眼泪就落个不停。

韩母听了这话,愣一下,拍打五娘的背:“你真没用,天下女人有几个不会生孩子?偏你连这点本事也没有。

你嫁给他有十来年了,既然无子,怎么不早给他安排侍妾?生下庶子女养在自己身边,也省得他以无子的名义拿捏你。”

韩五娘分辩道:“这怎么能怪女儿呢?我没主动给他纳妾,他自己还不是找了两房,也有两三年了,还是没生下一儿半女。

有没有孩子那是天意,说不得是姚家做了什么缺德事,才要绝后了呢。”

母女两个吵了几天,事情都成了定局,也没有办法。

别看韩母在五娘面前能耐得很,让她去跟姚大人闹,她是没法子的,连人家的门都进不去。

去跟弘农杨氏几家掰扯,更是不敢。

韩五娘得了杨星云的印刷术小册子,连夜研究明白,心里也有了底儿。

在城外四十里平山脚下的的平山村买了一块荒地,用了十个月时间,建起了平山印刷厂。

姚方崇任职的秘书监正是管理天下图书的衙门,想借到国家藏书很容易。

姚大人对五娘心中有愧,杨夫人还在平山印刷厂有股份,两夫妻对韩五娘的印刷厂是大力扶持的,印刷厂办得容易。

韩五娘多年经商,销售门路畅通,生意很快上了路,钱赚得哗啦啦的。

韩五娘从礼部王侍郎手里买到大颗的白珍珠,观赏半日,心里一动。

以前没注意到这王侍郎,刚从南粤古州调任都城不到一年,手里有这样好货。

据王大人所说,这是他在南粤当官时,花巨资从渔人手中购得。

韩五娘不大信,这珍珠不像海珠,倒像是淡水珍珠,可是南粤又不是江南水乡,能有这么大的淡水珍珠吗?找人打听,才知道,太后七十大寿时,王侍郎进献一颗大的白珍珠,太后十分喜欢。

看来,王大人手里肯定有不少好货,找个机会,倒要问问王大人,能不能长期合作?

这边,信鸽阿五又送来青衣君的信,详细打听嫂子曲氏的陪嫁地产。

王善先去了一趟青衣君祠,跟妹妹说起曲氏名下的陪嫁地产。

是都城三百里外,庆州安化县小北山山脚下的一个庄子,面积大约七百六十多亩,庄户有二十六家,九十四人。

每年种两茬庄稼,秋季种一季冬小麦,收了小麦种上黄豆。

当地雨水略少,土地贫瘠,全靠人力浇水,出产不丰。

王善一问:“哥,小北山的地权属于哪家?能不能买下来?”

王善先道:“小北山可不小,方圆有三百多里呢,就是水源少,荒山秃岭的没多大用处。

庄子后面的那一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