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9章 刘备封官与建立律法(2 / 2)

加入书签

刘备道:

“主公,如今三州之地已经稳定下来,百姓基本都能能够吃饱穿暖。

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部律法来规范境内所有人的行为,避免形成特权阶层!”

刘备听后十分认可,这个时代,很多官员断案主要是依靠自己的学识和经验。

而有了法律,地方官员就能更好处理地方政务,也能进一步规范百姓的行为。

“孔明所言极是,如今三州初定,确需一部合适的律法,只是这律法该如何制定,恐怕还需从长计议。”

诸葛亮微微一笑,从袖中掏出一份文书,递与刘备,说道:

“主公,亮这些日子已初步拟定了一份律法草案,您可先过目。”

刘备接过文书,仔细阅读起来,脸上露出赞赏之色。

诸葛亮不愧为三国中的智力天花板级人物,文书中的律法在刘备这个后世之人看,尽管还有不少缺陷,但已经是相当难得了。

“孔明心思缜密,此律法草案考虑的还算周全,可依此进一步完善。

不过,律法的推行需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

诸葛亮拱手道:“主公说的是,亮定会与诸位同僚一同完善律法,并确保其顺利推行。有了律法的约束,三州之地必将更加繁荣稳定,为日后重兴大汉奠定坚实基础。”

说起律法,刘备想起了历史上曹魏司法制度的奠基者—高柔。

其在位期间,推动司法改革,同时倡导改革刑罚制度,推动刑罚制度规范化。

高柔的法治思想很多都被采纳,后来的《曹魏律》中就融入了很多他的法律主张。

刘备当即询问诸葛亮有没有听过高柔,从诸葛亮这里得知,高柔是陈留郡圉县人。

刘备当即安排人去陈留请他,带回来一起制定律法。

数日后后,派去陈留的人传回消息,高柔听闻刘备广施仁政、欲重兴大汉,欣然应允前来。

又是几日后,高柔见到刘备后,行了大礼,说道:

“久闻使君仁义之名,柔愿效犬马之劳。”

刘备大喜,忙扶起高柔,将诸葛亮拟定的律法草案交予他。

高柔仔细研读后,提出了诸多独到见解,与诸葛亮等人一番探讨,众人思维碰撞,律法草案在不断修改中趋于完善。

与此同时,各地建设局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道路逐渐平坦,桥梁横跨江河,水利设施让农田灌溉更加便利。

百姓们的生活越发安稳,对刘备也更加拥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