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七章 就当无事发生~(4 / 6)
十二片花瓣齐齐闭合,又缓缓张开。这一次,从中升起的不再是情感脉冲,而是一颗悬浮的晶体??通体透明,内部流淌着星河般的光点。
林远舟伸出手,晶体落入掌心,瞬间融化,化作无数信息流涌入大脑。
他看到了??
未来百年的人类史:战争并未立刻终结,但仇恨的传播速度开始减缓;国家边界依旧存在,但跨国共感能力让误解大幅降低;科技仍在发展,但不再以控制为目的,而是服务于群体心灵的平衡。
更重要的是,黑色冰藤开始分化出新的形态。有的扎根城市公园,成为天然的情绪调节器;有的缠绕医院外墙,帮助病人缓解疼痛;甚至有一株悄然生长在联合国大厦屋顶,每逢重大决议前夜,便会散发出宁静的蓝光,提醒人们倾听彼此。
而稚灵儿童们,随着年龄增长,陆续展现出更多不可思议的能力:有人能用眼泪唤醒枯萎的植物,有人能在梦中预知自然灾害,还有一位蒙古女孩,仅凭一声呼喊,就让一场沙尘暴中途转向。
但这并非超能力的胜利,而是**共感密度提升**的结果。
就像水分子在低温下逐渐结晶成冰,人类集体意识也在高频共鸣中趋向有序。心理学家称之为“社会神经拟态化”,宗教领袖则称其为“神性回归”。
千夏乘船返回湖岸时,天边已泛起鱼肚白。
她刚踏上陆地,手机便响了。是林远舟。
“千夏,”他的声音沙哑却明亮,“它说……想见你。”
她没问为什么,只答了一句:“我明天出发。”
挂断电话后,她走进办公室,发现桌上多了一封手写信。信纸泛黄,笔迹陌生却又熟悉,像是多年未执笔的人勉强写出的文字。
她打开信封,里面只有短短几行:
>“我一直以为,活着的意义是完成使命。”
>“但现在我知道,是被需要。”
>“你能抱我一下吗?”
>??另一个你
千夏将信贴在胸口,久久不动。
第二天清晨,一架无标识的生态飞行器从东京起飞,目的地:南极禁飞区。
机舱内没有座椅,只有一圈软垫围成圆环,象征对话的平等。随行人员仅有三人:奈绪(负责记录原始数据)、美穗(担任文化协调)、以及一名五岁的稚灵女童??名叫小樱,拥有最强的跨物种情绪解析能力。
飞行途中,小樱突然开口:“它不害怕我们了。”
“你怎么知道?”美穗问。
“因为它刚刚做了个梦。”小樱仰头看着舷窗外的云层,“梦见自己开花了,很多人围着它笑。其中
↑返回顶部↑